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尪痹膠囊是純中藥制劑,對因肝腎不足,風寒濕邪侵襲關節引起的痹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能起到補益肝腎、祛風除濕的作用。那么尪痹膠囊對關節屈伸不利有效嗎?關節屈伸不利吃尪痹膠囊多久有效?
大家可能對尪痹二字有所疑問,不知究竟為何意。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這個藥物,我們先來看看何為尪,何為痹?
其實它是中醫痹癥分類的一種病名。1981年由著名中醫專家焦樹德老前輩在學習繼承前人論述基礎上,創議出了“尪痹”這個新的病名,并提出了初步診治規律。
“尪”字意為跛,骨骼彎曲不正,畸形;“痹”出自《黃帝內經》,指因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的病證。
尪痹即指具有關節變形、骨質受損、肢體僵曲的痹病,是對關節疼痛、腫脹、變形的一類疾病的總稱。尪痹起病緩慢,反復遷延不愈,多因感受風寒濕邪而反復發作。初起多以小關節呈對稱性疼痛腫脹,好發于指關節或背脊,出現晨僵,活動不利;病久受累關節呈梭形腫脹、壓痛拒按,活動時疼痛;后期關節變形僵直,周圍肌肉萎縮。屬于西醫中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因為病位在筋骨,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肝主筋,腎主骨”。肝主全身筋膜,與肢體運動有關,腎藏精,精能生髓,髓充足則骨骼健壯,因此肝臟、腎臟的功能會直接影響筋骨狀態。治療筋骨方面的疾病可以通過調肝補腎的方法進行改善。
而尪痹膠囊正是這樣一味良藥,方中多味淫羊藿、續斷、骨碎補、羊骨、狗脊等補益肝腎類藥材可以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附子、桂枝、防風、獨活等藥物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之功,用來驅走體內的風寒濕邪最為合適不過;以防附子、桂枝太過燥熱,故配上白芍和知母不至于損傷津液。
紅花活血化瘀,風寒濕邪阻礙氣血流通,形成的瘀血,紅花可以化掉。最后還有熟地黃、地黃可以補血養陰、填精益髓。諸藥合用,標本兼顧,用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屈伸不利、關節疼痛腫脹、僵硬變形有著不錯的效果。那么關節屈伸不利吃尪痹膠囊多久有效?
中醫講究因人制宜,每個人的體質與病情的發展情況是不同的,用藥治療的時候也需要根據患者本身的情況進行調節。一般來說,服用尪痹膠囊一個療程,即3個月便能看到顯著效果。具體需要服用多久還是要以醫囑為準。
以上就是對“關節屈伸不利吃尪痹膠囊多久有效”的相關介紹。此外,除了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飲食上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調方式應以清淡爽口為原則,少吃辛辣,油膩及冰冷的食物,多吃開胃的食物如大棗,薏仁等。注意避免有損關節的活動,注意患處保暖,即使是在炎炎夏日也不要忽視,避免直吹空調或是電扇,引起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