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10月,秋意漸濃,晝夜溫差較大,疊加十一假期人員流動性和聚集性增加,導致傳染病傳播風險加大。近幾個月,我國新冠疫情呈小幅波動,建議市民科學看待身邊新冠病毒。如今,人們雖已不再談“疫”色變,但對于新冠病毒的認識和應對,仍存在一些誤區。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內科學教研室負責人谷秀介紹,現在新冠的癥狀和普通感冒、流感較為相似,但新冠有更強的致病性、更高的死亡風險、更大危害和更強的傳播能力,因此不能同等對待,需要先檢測明確病因,再跟進對癥治療。
與普通感冒不同,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需要更積極的抗病毒干預。普通感冒通常通過對癥處理,如使用退燒藥和止疼藥來緩解癥狀。而新冠病毒的治療則需要在控制癥狀的基礎上,對于癥狀較重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盡早加入抗病物。
當下,因錯過最佳治療期,出現失眠、焦慮、長期胸悶、呼吸不暢等新冠后遺癥的患者不乏少數。據悉,目前尚無藥物能夠直接殺滅病毒,現有的抗病毒治療主要是通過抑制病毒復制來發揮作用。
因此谷秀強調,新冠感染仍不容小覷,尤其對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血液疾病等患基礎性疾病的人群,以及長期使用像激素等免疫制劑的人群,一旦出現臨床癥狀,應該盡快就醫,若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應及時使用如3CL蛋白酶抑制劑這類抗病物,以抑制病毒復制,減少病毒載量。在感染初期及時采用抗病毒治療,不僅有助于緩解病癥,還能有效縮短病程,減輕癥狀,并減少發展為重癥的風險。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公眾應提高警惕。臨床專家建議,市民家中應備有包括退燒藥、止咳藥以及先諾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等抗病毒的家中常備藥,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