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夏季的高溫和潮濕不僅帶來悶熱的不適感,還可能引發健康問題,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夏季感冒和中暑。這兩種狀況雖然都發生在夏季,但它們的成因、癥狀及防治方法卻各不相同。本文將詳細解析夏季感冒與中暑的區別,并提供有效的識別與防治策略,幫助大家安然度過炎炎夏日。
一、夏季感冒與中暑的識別
夏季感冒,又稱“熱傷風”或“暑濕感冒”,多因人體在炎熱環境中過度貪涼,如長時間吹空調、洗冷水澡或大量食用冷飲等,導致身體受涼,免疫力下降,從而容易受到病毒或細菌的侵襲。其癥狀包括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及全身乏力等,與冬季感冒相似,但多伴有口渴、心煩、尿黃等熱象表現。
中暑則是由于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而引起的急性疾病。根據癥狀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主要癥狀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灼熱、四肢濕冷、面色蒼白或潮紅、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嚴重者可能出現高熱、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二、夏季感冒的科學防治
1、避免貪涼:合理使用空調,保持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避免長時間直吹風扇或空調。
2、飲食調養:多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避免過多攝入冷飲和油膩食物。
3、充足睡眠: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4、適量運動: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適量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
5、藥物治療:若出現感冒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清熱解毒、宣肺泄熱的中成藥,如連花清瘟。其組方結合了清熱、解毒、辛溫、通腑、芳化、扶正的藥物,具有清而不過涼、溫而不助火、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的特點。其中含有的廣藿香,具有芳香化濕、顧護脾胃的作用。紅景天扶補正氣,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幫助加強患者自身抗病能力,加快康復,能夠有效緩解夏季感冒引起的發熱、乏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癥狀。
二、中暑的科學防治
1、預防為主: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進行戶外活動;外出時做好防曬措施,如戴遮陽帽、穿淺色透氣衣物;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可飲用含電解質的飲料;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飲食。
2、緊急處理:一旦發現中暑癥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以降溫;同時給予含鹽分的清涼飲料或淡鹽水;若癥狀嚴重,如意識不清、高熱不退等,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送醫治療。
三、總結
夏季感冒與中暑的成因、癥狀及防治方法各不相同。通過本文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夠掌握正確的識別與防治方法,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在享受夏日清涼的同時,也要關注自身健康,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確保度過一個健康、愉快的夏天。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孕婦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來說,由于他們的身體抵抗力相對較弱,更應加強夏季感冒和中暑的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