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這人一上了年紀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其中多數老年人存在胸悶、胸痛等癥狀,去看中醫說是心氣不足導致的。但是多數人關于中醫的專業知識是不了解的,所以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作為一個業余中醫愛好者,下面就針對心氣不足是怎么造成的這一問題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解讀:什么是心氣不足
心氣不足是指心氣虛損、心功能的減退,導致心臟運血無力,出現心運動失常的病理變化。中醫認為,心主血,對一身血液起著輸送和推動的作用,相當于人體里面的血泵,在這一點上,中醫和西醫的認識是相同的。那么,心對血液的推動作用靠什么來維持呢?靠的是心氣,如果平時操勞過度,精神壓力過大,都會使心氣受到損傷。心氣不足,心的動力來源減弱,不足以維持正常的跳動,這時你就會感覺胸悶、胸痛、心悸等癥狀。那你知道心氣不足是怎么造成的嗎?
心氣不足,主要是由于如下幾種原因而造成: 第一,主要是由于過度疲勞而造成。在近期思慮過度、心理壓力過大,或者是說話過多,都有可能會造成氣的損耗,導致這樣的情況。 第二,可能是由于脾胃虛弱而導致。如果長時間的存在脾胃相關的病變,導致了脾氣虛,有可能會引起心氣不足。 第三,還常見于先天不足的情況。比如患者的腎精虧虛,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情況。
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心氣不足,需警惕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中老年人患上了冠心病,而中醫認為冠心病其實就和心氣不足有關。西醫認為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壁上的斑塊積聚所引起的,說白了就是給心臟提供血液的動脈(冠狀動脈)出現“擁堵”了,沒辦法很好的給心臟提供足夠的血液,于是就出現了胸痛(心絞痛)的癥狀。而中醫則認為這是屬于“胸痹”的范疇,而大多數的胸痹都是由于瘀血或者痰瘀互結引起的。往往這類患者,常常會伴隨有氣虛的表現。以此推斷,其根本原因在于“心氣不足”。
在中醫上講,氣行則血行,一旦人體氣虛,無力鼓動、推動血液,氣血運行不暢,在某些血管狹窄或者血管彎曲明顯的地方,比如關節處,就容易淤積,形成瘀血。當瘀血停滯于局部,壓迫刺激到周圍的神經,自然就產生痛覺了。
所以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想要擺脫心氣不足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通過養心通脈,鎮靜止痛的中藥調理。同仁堂營心丹就是不錯的選擇,由人參、人工牛黃、蟾酥(酒炙)、丁香、冰片、肉桂、豬膽粉等成分組成,適用于由于心氣,心陽虛虧所引起的胸悶,心悸,心痛屬于心肌缺血所致冠心病,心絞痛等,效果不錯。
其實關于心氣不足是怎么造成的這一問題,除了上述所說的幾個原因外,還和很多不良習慣有關,比如吸煙酗酒、飲食重油重糖等,這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從而導致心氣不足出現胸痛、胸悶等癥狀,因此提醒廣大中老年人,一定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并積極用藥防治,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心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