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九月重九,登高飲酒”,到了重陽節這一天喝酒,可以說是一個傳統習俗。但是為什么重陽節這一天要喝酒?重陽節飲酒寓意什么?你是不是從來沒了解過?
重陽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由于重陽節的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而在《易經》中數字“九”為陽數,兩“九”相重而得名“重陽”。在我國歷史中,最早關于重陽節的記載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在《遠游》中寫的“集重陽入帝宮兮”,表明當時的楚國王室中已經有了關于重陽的習俗。
那你知道,重陽節飲酒寓意什么嗎?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而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因為九九與“”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才有了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而且重陽節飲菊花酒是我國古代一個重要的節儀。自古無論宮中還是民間,都有重陽飲菊花酒一俗。菊花酒,一般是用菊花釀制而成,但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卻喜歡摘新鮮菊花泡酒飲,他們稱這樣的飲為“露飲”和“落英飲”。
而如今對于酒就沒有那么高的要求了,重陽節這一天無論什么酒都是不錯的。這是因為酒,是我國的傳統飲品,其實如今的人們除了喜歡喝白酒以外,對藥酒也是非常青睞。很多人稱藥酒為“神酒”,不僅僅是因為藥酒可以防病治病,更多時候,人們是把它當做是一種養生保健平來飲用的。尤其是嶺南地區的人們常常自己泡制藥酒飲用。
藥酒,治療風寒濕痹的“神酒”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無論是中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因為夏天愛吹空調、氣溫下降不注意防護、久居潮濕環境后就容易出現關節、肌肉疼痛癥狀。中醫認為這種關節、肌肉疼痛歸屬“痹病”范疇。
那你知道啥是痹病嗎?痹病其實是由于感受風、寒、濕、熱之邪,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導致以肌肉、筋骨、關節酸痛、麻木、重著或關節腫脹、變形、活動障礙,甚者內舍于五臟為主要表現的病疾。
痹病的發作,和外界因素有很大關系。比如陰雨天、氣溫下降、老人喜歡晨練不注意防護受涼、久居潮濕環境等情況,都是會導致風寒濕邪入侵身體經絡,這些外邪在進入體內后會停留在關節內,導致經脈氣血閉阻不通。中醫上一直有一句話“不通則痛”,當經脈氣血不通時,身體自然會出現一系列的異常表現。
而這種風寒濕邪侵襲引起的疼痛,服用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中藥調理能夠緩解。
重陽節飲酒,不如來點藥酒
今天是重陽節,回家看長輩,送酒不如送藥酒,即可治病防病,又可養生保健。
藥酒中,同仁堂國公酒就是個老品牌。國公酒的前身是史國公酒,據傳說在明崇禎十七年冬,民間老中醫用一種藥酒成功治愈了兵部尚書史可法的風濕關節炎,后史可法如法炮制,治好了許多將士的風濕頑疾。后人為了紀念史可法,便將其取名為史國公酒。到了清代光緒十一年,太醫院命同仁堂將其抄錄宮廷,宮廷御藥房多次“票傳”同仁堂配制國公酒供宮廷享用。
同仁堂國公酒由當歸、羌活、川芎、白芷等30余味藥材組成,處方配伍科學,泡制工藝嚴謹,具有散風祛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于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病,癥見關節疼痛,沉重,伸屈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常見于現代醫學所說的關節風濕癥、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腦卒中后遺癥等。每天少量飲用藥酒能夠擺脫不適癥狀,久服可有補益作用。
關于重陽節飲酒寓意什么,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重陽佳節,不要只“倍思親”,帶上國公酒,趕快回家團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