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二月天楊柳醉春煙,三月三來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間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綠如藍……”一曲《上春山》,將祖國江山各地的春景,躍然紙上。春天到了,各地,也開始了“上春山”賞春景模式。
正中分,人間恰良辰!春分時節正好,是賞花、踏青的好時節。每到這個時候,踏青出游就成為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但你知道嗎?踏青春游并不是現代才有,早在先秦兩漢時期,古人就已開始熱衷踏青春游。
我國的踏青傳統由來已久,在古時人們就喜歡在春季外出游玩,寄情山水,賞景尋樂。
先秦時期的春游更像是一場大型的“相親會”,浪漫而風情;魏晉時,春游則是文人之間的一種高雅聚會,才子們品茶、飲酒、作詩;到了隋唐時期,春游開始變成一項全民參與的活動,形式和現代的露營相似,大家來到戶外,賞花、野餐、騎馬自駕游等等;宋代開始,春游活動開始多元、動態化,大家賞花喝酒、寫詩蹴鞠;而到了明清時期,又增加了放風箏、蕩秋千、射柳……等豐富的春游活動,形式更加多樣。
直到今天,很多古時的春游活動,依然是我們最喜愛的。有人喜歡在家附近的空地,放飛手中的風箏,牽拉之間將風箏不斷升高,不僅鍛煉身體,還能愉悅心情;有人喜歡和全家人一起到戶外露營,扎帳篷、戶外野餐、垂釣,丟掉城市的喧囂,親近大自然,放飛心靈;還有人在春天,喜歡登山賞景,一路攀登,達到頂峰,將春天的美景盡收眼底。
春季天氣多變,早晚溫差較大,不管選擇哪種放松形式,春游前一定要關注當地的天氣預報,帶上適當的衣物,避免受涼或中暑。另外,戶外爬山可能還會出現皮膚擦傷、磕碰傷等情況,因此外傷用藥也要提前備好,比如常用的京萬紅軟膏,它具有活血解毒、消腫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能夠促進傷口愈合,防止傷口發炎感染。除了擦破傷等外傷,外出春游時遇到的皮膚曬傷、燒烤燙傷等小傷小痛都能用它來解決。
春分時節,草長鶯飛、萬物復蘇,田野、山林間,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帶好“春游裝備”,讓我們一起“上春山”賞春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