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品牌是企業的立身之本,是企業的“金山銀山”,但商標惡意注冊、商標惡意侵權行為給企業正常經營帶來很大影響。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加強品牌保護?始于2014年的好醫生、平安好醫生品牌爭端,好醫生的8年之路為我們帶來啟示。
好醫生集團是一家從四川大涼山起家的醫藥、大健康企業,從1986年以“佳能達”字號創業到1998年依法申請并獲準注冊“好醫生”品牌,再到如今發展成為擁有37家全資子公司、14家GMP藥廠、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者和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企業,榮膺“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100強”“四川民營企業100強”。2010年,“好醫生”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近年來,“好醫生”商標先后獲得馬德里注冊及非洲知識產權注冊,在美國、日本、德國等30多個國家受商標保護。
然而,從2014年開始,平安集團相繼申請“平安醫生”“平安好醫”“平安好醫生”圖文、“好醫生來了”“平安好醫生”文字商標對“好醫生”品牌商標權益進行侵害。從2018年起,經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涼山州中級人民法院、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及國家知識產權局審理和裁決,共作出42份判決和裁定,一致認定了“平安好醫生”侵權事實,好醫生集團均勝訴。
2020年1月15日,平安健康公司根據法院生效判決賠償好醫生集團300萬元;2020年5月12日,平安健康公司依法院生效判決在《中國消費者報》刊登道歉聲明;2021年,在成都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下,平安好醫生APP更名。
回顧好醫生、平安好醫生的8年品牌爭端,與其說是好醫生集團與平安集團的較量,不如說是中國司法力量與資本力量的較量。對于一家從四川涼山州白手起家,做實業的企業來說,好醫生集團能夠敢于“亮劍”,并且讓躋身世界500強的企業屢戰屢敗,其所依靠的正是中國法治建設的巨大進步。8年來,前前后后涉及的法律工作者、公正嚴明的各級法官以及42個生效判決所代表的中國司法就是好醫生品牌最大的支撐。因此,好醫生集團雖然深陷泥潭8年之久,還能夠心無旁騖地搞研發、抓生產、保供應,將好醫生的估值從2018年的316億元提升到了2023年的439億元,并在新冠疫情期間,不遺余力地配合各級政府“抗疫”。好醫生的成功,充分體現了我國司法的公正。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
品牌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品牌保護之路就是經濟發展之路。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堅定不移走品牌保護之路,不僅在司法層面、行政層面,整個社會都要營造出一種保護品牌的氛圍,對侵害品牌權益、破壞品牌發展生態零容忍、打擊到底。
當前,我國正一體推進知識產權領域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全過程推進知識產權領域依法授權、依法獲權、依法用權、依法。今年初,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商標法修訂草案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更是體現了國家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全面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全力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