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對小寶寶來說最核心的活動就是吃喝,除了豐富的主食之外,還有多樣的零食給寶寶解饞,也是由于這個原因“積食”可能一觸即發。而且零食吃太多、吃得太雜、攝入太油膩也會導致積食。吃多了、吃撐了,積食腹脹是最常見的情況。那么,寶寶積食怎么辦肚子鼓鼓的?
寶寶積食怎么辦肚子鼓鼓的
-
摩腹法:把四個手指并攏放在寶寶肚子上。然后輕輕盤旋狀揉動,順時針36次,逆時針9次。順揉為清,逆揉為補。連續揉上30分鐘即可,對寶寶的腸胃非常好。如果揉的時候寶寶的肚子咕咕叫,說明出現了腸鳴音,或者寶寶在排氣,家長不用緊張,這是正?,F象。
-
捏脊法:(捏脊療法適用于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先讓寶寶趴在治療床上,然后從大椎穴(正坐低頭,脖子正中最高椎突處)開始,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將脊柱兩旁皮膚捏起,兩手不放松(即捏住皮膚不能掉),交替向前推動,一直推到寶寶臀溝的長強穴。一般沿著脊柱,由上向下推捏4遍,再由下向上推捏6-8遍。每天一次,15天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休息15天后可以開始下一個療程。
-
揉捏四縫穴:四縫穴每只手只有4個,因它位于掌心朝上,從食、中、無名、小指指尖朝下數,第二個關節的橫紋中央,故稱“四縫”。揉搓這8個穴位時,要有一定的力度??捎米约旱拇竽粗钢父乖谏?,食中指在下,沿著寶寶的小手指,一直揉捏到食指,每個穴位揉40次左右。
如果寶寶經常積食腹脹還要注意對脾虛的調理。中醫認為的脾不僅是一個器官,而是統領整個消化系統的指揮官,我們的消化系統就像是一個營養車站,吃進來的食物進入“營養車站”后被消化,然后被“營養列車”運走吸收。“脾”可以看成是營養車站的站長,負責指揮調度“營養列車”,讓“營養車站”順利運轉。
健康的脾站長能高效工作,食物能順利進站,“營養列車”能有效運到全身,這樣寶寶才會吃飯香,消化好。如果脾虛,虛弱的脾站長,沒法指揮調度,“營養列車”停運,營養運不出去,食物進不來,寶寶自然就會經常積食,肚脹了。
調理脾虛可以給寶寶吃薏芽健脾凝膠,它由7種藥食同源成分精制而成,其中山藥、大棗、薏苡仁、白扁豆是經典的根源健脾成分;山楂、麥芽、萊菔子(白蘿卜籽)是健胃消食成分,組方搭配治標治本,從根源健脾,更有效地幫助寶寶消化吸收。
而且薏芽健脾凝膠口味酸甜,是獨特的果泥口感,吃起來完全不像藥,寶寶很容易接受,可以將凝膠涂在面包上、夾在餅干里、拌入牛奶中,多種吃法任你選擇。值得一提的是,薏芽健脾凝膠和丁桂兒臍貼都是丁桂品牌,是國內獨立兒童藥成立時間最久的品牌,品質更有保證。
關于寶寶積食怎么辦肚子鼓鼓的調理方法已經為大家介紹完了,最后提醒家長們,注意調整喂養方式,減少攝入量或飲食結構,避免暴飲暴食。很多寶寶不知饑飽,當遇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時會控制不住飲食量,導致積食腹脹,因此家長們要嚴格控制寶寶的適量,避免加重脾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