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是帶狀皰疹最常見,也是最難治的并發癥。PHN的藥物治療原則是盡早、足量、足療程及聯合治療。通常會使用2種或2種以上的藥物聯合用藥,多靶點鎮痛,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下面對比一下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外用藥,為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提供一些用藥參考。
單一藥物無法有效緩解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PHN的發生機制復雜,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經可塑性是PHN產生的基礎,其機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樞敏化,且外周敏化早于中樞敏化。皰疹病毒損傷感覺神經,誘導初級感覺神經元發生神經化學、生理學和解剖學的變化,引起外周傷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傳入的神經信號。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覺相關神經元的興奮性異常升高或突觸傳遞增強,從而放大疼痛信號的傳遞,對閾上刺激的反應增強等病理生理過程。
所以單一藥物難以有效緩解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指南推薦聯合用藥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在PHN治療過程中,超過半數患者需要轉換治療方案,約1/3患者需要在治療中加入其他藥物,單一藥物治療,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而中樞口服藥物聯用方案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效果和安全性不如人意。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中提到,聯合用藥應選擇不同機制、療效相加或協同而不良反應不相加的藥物。
局部外用鎮痛藥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具有療效顯著、藥物相互作用小、副作用少、患者依從性高等優勢,常用于治療PHN等各種慢性疼痛。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外用藥有哪些,有什么不同。
一項Meta分析共納入12項臨床研究,研究外用藥物治療PHN的療效和安全性,其中包含6種治療PHN的外用藥物,它們分別是: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高濃度辣椒素、吲哚美辛、低濃度辣椒素、以及利多卡因,他們的劑型包括貼劑、乳膏、、滴劑和泵噴霧。
與局部治療相比中發現,其高濃度辣椒素與利多卡因對PHN具有有效的鎮痛作用相似;阿司匹林與利多卡因相比較,阿司匹林具有通過抑制下丘腦前列腺素合成和釋放的機制,而利多卡因它具有鈉通道阻斷作用,同時還可以抑制受損組織的炎癥因子,這也在疼痛中起重要作用,鎮痛效果更優。
另外,在不良反應率上以上雙氯芬酸、高濃度辣椒素、吲哚美辛、低濃度辣椒素和利多卡因進行對比后發現,利多卡因的不良反應更少,可能是最佳的PHN的外用藥物。它能夠有效阻止外周敏化的發展,阻止外周敏化可進一步預防中樞敏化,進而還可以預防產生PHN的發生。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5%利多卡因凝膠貼劑可顯著緩解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情緒、認知及生活質量,且長期療效顯著、安全性好,患者滿意度高,是國內外指南推薦的治療PHN的一線藥物。
此外,5%利多卡因凝膠貼劑藥物相互作用風險較小,與其他藥物聯用可顯著提高療效,尤其適用于高齡或存在復雜合并癥的PHN患者。得百寧利多卡因凝膠貼膏是5%利多卡因的代表藥物,臨床使用廣泛值得推廣使用。
得百寧利多卡因凝膠貼膏使用方面,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良好。它的貼布好貼易撕,透氣性好,彈性大,不粘毛、無貼痛,且藥物緩慢釋放,持續鎮痛,藥效維持12小時,耐受性良好。
關于“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外用藥對比”的話題,文章已經做出了詳細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颊咴谥委煹倪^程中也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