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三叉神經痛,很多人對其痛苦程度多少有所耳聞。它其實是一種多發作在面部的,而且是持續短暫性發作的爆發性的疼痛。它有個特點,那就是當疼痛時很多人都難以忍受,甚至比分娩時的痛苦程度都要嚴重。三叉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而帶狀皰疹后三叉神經痛就屬于是一種繼發性三叉神經痛。下面的文章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帶狀皰疹后三叉神經痛的疼痛特征。
帶狀皰疹后三叉神經痛的疼痛特征有哪些?
帶狀皰疹后三叉神經痛癥狀有哪些呢?此類三叉神經痛的癥狀“誘發條件”有可能是由于病毒進入皮膚之后,給患者的皮膚感覺神經末梢造成影響所導致,但現在醫學上認為,造成其疼痛的原因也不僅僅局限于此,它可能還跟很多原因有關,目前的醫學對三叉神經痛的成因還處在一個“探索”階段。
介于帶狀皰疹后三叉神經痛,它是一種繼發性的特征,所以在癥狀上帶狀皰疹后三叉神經痛的特點是持續性疼痛、觸物感痛,并且在運動或者相應的皮膚受到刺激疼痛加劇。很多患者在穿衣服、活動,皮膚受到外界的摩擦,在觸物感持續存在基礎上,有爆發樣疼痛,火燒火燎的疼痛。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半月神經節后,皮膚上產生皰疹的部位大多為三叉神經第1支分布區,即前額及眼眶周圍,少數同時累及三叉神經第1、2支,個別甚至侵犯全部3支的分布區。
疼痛多始于皰疹出現前3~4天,偶或5~7天,痛區與以后發生皰疹的部位相符,而且疼痛的程度也與皰疹的輕重有關。此種疼痛多為持續性而陣發性加重,并常影響睡眠,其性質大多為灼痛,并常伴有奇癢。一般無疼痛觸發點,但受累神經的出口處,如眶上孔、眶下孔常有壓痛,其分布區內常見感覺減退,少數呈感覺過敏或異常。
帶狀皰疹后引起的三叉神經痛通過正規醫院治療,大部分都能被治好,但也有極個別,比如有一些患有基礎疾病的病人,其終身疼痛也不是控制不了的,在用藥控制、相關的手術的一些治療方法都可以控制疼痛。很多患者一提到手術,就很害怕,想要找到一種非手術,而且安全的辦法,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使用外用制劑來控制疼痛的辦法。
帶狀皰疹后三叉神經痛臨床的治療方法
很多患者在治療帶狀皰疹后三叉神經痛上都選擇了口服藥物,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傳統藥物主要為抗癲癇口服藥物卡馬西平,其次是奧卡西平,其他輔助治療藥物還包括加巴噴丁、拉莫三嗪、匹莫齊特等,其他用于鎮痛的藥物(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和三環類抗抑郁藥)在治療三叉神經痛中的療效尚缺乏循證醫學證據。但是畢竟口服藥物的副作用是較大的,很多患者,由于長期的服用這類藥物,損傷了肝腎不說,還有產生了一些耐藥性,以至于用藥的劑量不斷的增加才能達到止痛的效果。
利多卡因可有效緩解帶狀皰疹后三叉神經痛
相比于口服藥物,外用藥物就體現了“獨到”的優勢,比如利多卡因凝膠貼膏。近年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可通過阻斷Na+通道,抑制興奮性氨基酸和氧自由基的釋放等發揮鎮痛、腦保護、抗哮喘、抗癲癇等多種臨床作用,隨著臨床對其藥理機制認識的逐步深入,發現其在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包括一些三叉神經痛)、難治性哮喘、偏頭痛、癲癇、腦缺血及腦保護等方面亦具有很好的效果,故在臨床上應用日漸廣泛。
對于帶狀皰疹后三叉神經痛貼敷方法,可以根據疼痛部位面積,在除去塑料覆膜前用剪刀將利多卡因凝膠貼膏剪成小塊,將其用于無破損皮膚,覆蓋疼痛最嚴重的區域。每天最多使用3貼,貼敷時間長達12小時的治療耐受良好,可有效緩解三叉神經疼痛和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還能夠逐漸減少伴隨鎮痛藥物的使用。相關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凝膠貼膏可以明顯減少三叉神經疼痛,不良反應更低。
上文就是關于“三叉神經痛是否為神經系統疾病”這一問題的解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幫助。三叉神經痛患者,一定要在正規的醫師指導下治療,切不可因為疼痛難忍而隨意嘗試一些不科學的偏方,那樣可能讓病情更加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