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患有腦卒中最可怕的就是后遺癥,不少患者會出現偏癱、言語障礙、認知障礙、肢體麻木等后遺癥,這給生活帶來很大困擾。并且,如果這些后遺癥得不到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會伴隨終生,給腦卒中患者帶來極大影響。所以腦卒中后遺癥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防治工作,其中日常飲食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的飲食需要注意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腦卒中后遺癥
腦卒中又叫中風,包括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腦實質出血、腦室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兩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腦卒中指多種原因導致腦血管受損,局灶性(或整體)腦組織損害,引起臨床癥狀超過24小時或致死,具有發病率、致殘率、復發率和死亡率高的特點,也是中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說,發病后所引起的后遺癥是最為痛苦的。其中50%的腦卒中患者度過急性期發作后會出現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后遺癥。而這些后遺癥持續時間是比較長的,后遺癥患者基本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接受家庭成員的部分乃至全部照料,加重了患者心理負擔,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腦卒中后遺癥癥狀,并積極治療,從而達到改善作用。
其中肢體麻木是腦卒中后遺癥患者最為常見的一種癥狀,主要表現為患側肢體末梢部麻木不仁,甚或伴有疼痛、沉重感、無力感、酸脹、蟻走感等肢體感覺障礙,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引起重視了,積極治療緩解肢體麻木很重要。
中醫解讀腦卒中肢體麻木
中醫作為有著數千年歷史的醫療技術,對腦卒中也就是中風后遺癥也有著很深的認識。中醫認為,中風后肢體麻木臨床上以本虛標實、脈絡不遂、血液運行不暢而生麻木,治療應以活血通絡為主要原則。且這個時候人正氣虧耗,容易外感風寒濕邪,外邪困于肢體,更加劇了肢體麻木癥狀。所以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可通過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補血養血的中藥治療。另外平時也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久居寒濕環境、受風受寒等從而導致肢體麻木癥狀加重。
同仁堂國公酒,緩解腦卒中肢體麻木癥狀是不錯之選
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補血養血的中藥其實可選同仁堂國公酒。這是因為一方面酒本身就具有溫經散寒、舒經活絡的功效,而加入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藥物使得酒行藥勢、藥借酒力,更能加強藥性,可以更好的治療腦卒中后遺癥出現肢體麻木,辯證屬風寒濕痹阻的情況。
同仁堂國公酒由當歸、羌活、牛膝、防風、獨活、牡丹皮、廣藿香、檳榔、麥冬、陳皮、五加皮、厚樸(姜炙)、紅花、天南星(礬炙)、枸杞子、白芷、白芍、紫草、補骨脂(鹽炙)、青皮(醋炒)、白術(麩炒)、川芎、木瓜、梔子、蒼術(炒)、枳殼(麩炒)、烏藥、佛手、玉竹、紅曲等中藥組成,處方配伍科學,泡制工藝嚴謹,具有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于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病,癥見關節疼痛,沉重,伸屈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F代藥理研究表明,國公酒具有鎮痛抗炎,抗風濕,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等作用,西醫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腰腿痛、中風后遺癥屬風寒濕痹阻癥者,服用本品療效顯著。
另外國公酒原名史國公浸酒,曾是清代宮廷秘方,由數十種中藥泡制而成,氣味濃郁芳香,酒味渾厚甘美,常飲有益健康。
除了積極用藥治療以外,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的生活管理也不能忽視,其中飲食方面就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
那么,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的飲食需要注意什么?
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的飲食原則是:低淀粉、低脂肪、低鹽、 高纖維、 高礦物質。
1、卒中后遺癥患者,宜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的柔軟平衡膳食為主。首先,應限制動物脂肪,如豬油、牛油、奶油等,限制含膽較高的食物,如蛋黃、魚卵、動物內臟、肥肉等,因為這些食物可使血中膽濃度明顯升高,促進動脈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為其中所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膽排泄及轉化為膽汁酸,從而達到降低血中膽含量,推遲和減輕動脈硬化的目的。
2、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降低膽.增強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鉀、鎂對血管也有保護作用。
3、當食用菌藻類食物:菌類食品包括磨菇、香菇、木耳等,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藻類包括海帶.紫菜等,內含的一些物質有抵制紅細胞凝集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
通過文章內容對“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的飲食需要注意什么”這一問題的介紹,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吧。腦卒中后遺癥患者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希望大家能夠引起重視,加強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