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具有季節性,也可全年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1月22日,國家
中風后肢體麻木是中風患者最常出現的并發癥,患者通常表現為患側肢體前臂至指端,下肢至腳趾外側或腳底麻木不仁,可累及全部患肢或僅局部麻木。近幾年,中醫對中風的治療有著顯著的,下面介紹一下治療中風引起肢體麻木的中藥方。
《元代羅天益》提到:“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中有中風之患。”《雜病源流犀燭·麻木源流》中說:“麻木,風虛病亦兼寒濕痰血病也。”可見麻木是由氣血俱虛,經脈失于濡養,或氣血凝滯,經絡失暢,或寒濕痰瘀留阻脈絡所致。
治療中風引起肢體麻木的中藥方
中風后肢體麻木屬于“不仁”范疇,多為中絡所致,以瘀血阻滯經絡為主要病機,即患者經絡中瘀血阻滯,氣血停運,經絡不通,從而引起肢體麻木。因此中醫治療中風后肢體麻木,以活血化瘀、行氣通絡除弊為主。
中醫治療中風后肢體麻木,可配合中藥治療與多種治療手段,如采用刺絡放血治療,將經絡淤血排出,達到疏通經絡、調和營衛的效果,促進經絡得通。藥物治療中,蘄蛇、烏梢蛇、全蝎、地龍、乳香、沒藥、血竭等有化瘀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同仁大活絡丸除含有上述藥物,也有溫中散寒的附子、 肉桂、丁香;還有祛濕化痰的茯苓、豆蔻、天南星等;也有人參、白術、甘草、龜甲、熟地、首烏、玄參等益氣養血,整方結合了祛風濕藥、補氣藥、養陰藥、活血藥、助陽藥、芳香化濕藥、溫化寒痰藥和芳香開竅藥等十八大類五十味藥,各種藥品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可補肝腎、益氣血,同時祛風、化痰、活血、開竅,有攻補兼施,邪正兼顧的特點,使祛邪而不傷正,扶正氣而不滯邪。
除了同仁大活絡丸,一些中藥湯劑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果,比如補陽還五湯:補陽還五湯(黃芪、赤芍、當歸、 地龍、川芎、紅花、桃仁)可針對氣虛血虛型缺血性中風后肢體麻木患者,功效補氣、活血、通絡。
治療中風引起肢體麻木的中藥方就介紹到這里了,中風后肢體麻木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一般采取一定的中醫藥及針灸療法再配合西醫常規治療,可以取得一定的治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