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大家都知道,一旦臨床確診為高血壓,很可能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或者終身依賴藥物治療。很多朋友也會抱著一絲僥幸:單純血壓高能不能不吃藥?有什么辦法能控制血壓嗎?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沖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當心臟收縮送出血液,血管所承受最大的壓力,稱為收縮壓,俗稱“高壓”;當心臟放松時,血液因血管本身具有的彈性仍可繼續向前流動,此時血管所承受最低的壓力,稱為舒張壓,俗稱“低壓”。
那什么是高血壓呢?就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以及由其引起的人體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的損害。目前,臨床上認為“高壓”超過140mmHg,“低壓”超過90mmHg時,即可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早期的狀態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可能只出現輕微的頭暈、頭疼、視物模糊,這是由于早期高血壓可以導致腦血管出現輕度的動脈硬化而引起輕微腦供血不足。
如果出現了上述癥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問題來了,血壓多高才能稱為高血壓。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診室測量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則為判定血壓高,再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將高血壓分為1級、2級和3級。
一旦確診高血壓,要立刻吃藥嗎?
如下這兩種情況可以暫時不用吃藥。
第一,血壓升高處于暫時狀態。
有些朋友容易緊張,一到醫院血壓就蹭蹭往上竄。為了進一步確診,醫生會進行動態血壓監測,如果監測數據全天平均小于130/80 mmHg,白天平均小于135/85 mmHg,夜間平均血壓小于 120/70 mmHg或家庭血壓(小于135/85 mmHg)未達到高血壓標準,就別緊張了,該干嘛干嘛。
第二,經過醫生診斷,處于中/低危的患者。
高血壓也分等級。初次診斷,中/低危的患者可先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控制血壓,經過多次動態血壓監測等方式,看看血壓是否恢復到正常水平。如果經過1~3個月的生活方式調整,血壓降低了,繼續監測就好,不用過于擔心。
不吃藥,要如何降血壓呢?
1、少吃點鹽
限制鹽的攝入量。每日應逐漸減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后,一平蓋食鹽約為6g。這量指的是食鹽量包括烹調用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折合成食鹽的總量。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于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潴留。
2、得舒(DASH)飲食
什么是得舒飲食呢?簡單來說,就是飲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纖維的全谷物、植物來源的蛋白質為主,減少飽和脂肪和膽的攝入。
研究顯示,在高血壓患者中,DASH 飲食可分別降低收縮壓11.4mmHg,舒張壓5.5mmHg,一般人群可降低收縮壓6.74mmHg,舒張壓3.54mmHg。長期堅持使用得舒飲食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和腦卒中風險。
3、遠離煙酒
吸煙是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同時也要避免被動吸煙,遠離二手煙。同時,過量飲酒也會顯著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且隨著飲酒量的升高而風險增加。
4、增加運動
有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平均能降低收縮壓3.84 mmHg,舒張壓2.58mmHg。高血壓患者長期堅持鍛煉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和全死因死亡率風險。因此,對于非高血壓人群( 為降低高血壓發生風險) 或高血壓患者( 為了降低血壓) ,除日常生活的活動外,建議每周鍛煉4~7天,每天累計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運動方式如步行、慢 跑、騎自行車、游泳等)。
5、不生氣 保持好心情
精神緊張可激活交感神經從而使血壓升高。遇事不要慌,先放松心情,深呼吸一口氣,畢竟身體最重要。
若平時定期監測血壓,通過以上多種方式,仍然無法使血壓達標,則需要到正規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和詳細的評估,依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并遵醫囑,同時,就算平時進行藥物治療,也要長期監測血壓指標,使血壓保持在合理區間內。
以上這么多,總結起來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控制血壓的關鍵,記得收藏和轉發給需要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