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進入三伏天后,暑熱難耐,大家常會感覺胃口不好不想吃飯,也不想動。從夏季氣候特點上來看,人體脾胃的運化功能極易受到暑濕邪氣的影響,從而導致食欲下降、倦怠乏力。所以夏天更應該重視調養脾胃,正所謂“脾胃強,好度夏”。
脾胃受損的原因
脾虛不僅是人體正氣不足、身體虛弱、機能降低及諸多兒童、中老年疾病的發病基礎,亦是現代社會高脂血癥、痛風、 II 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亞健康狀態和代謝疾病的主要原因。
當今社會,飲食不當損害脾胃功能者較多,具體原因有以下6種:
1、食量過大
能吃多吃、飯量超大,或是整天零食不斷,或是節假日、親朋好友相聚暴飲暴食,脾胃超負荷工作而受到損傷。
2、喜食肥膩
飲食結構不合理,喜食肥甘厚膩的動物食物或油炸煎炒的食品,肥甘厚膩滯緩氣機,油炸煎炒不易消化,多食則使脾胃運化功能虛衰。
3、飲食偏涼
不遵循飲食寒溫適宜的原則,過食冷飲冰水、冷藏食物,或忽略飲食寒熱性質和自身體質,過食牛奶、綠茶、西瓜、涼茶等,挫傷脾胃陽氣,引起運化功能不足。
4、進食太快
食速過快,狼吞虎咽,必然咀嚼不夠,既增加脾胃負擔,又使消化液不能充分分泌,引起脾胃虛衰。
5、忽視早餐
不吃早餐,影響膽汁分泌,長此以往會引起脾胃運化失調。
6、晚餐過量
夜晚安臥入寢,需要的營養供給較少,飲食量應相對減少,如晚飯超量則會增加脾胃負擔,且不利于睡眠。
濕為長夏之主氣,而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尤其是脾胃之陽氣。且為了躲避炎熱,人們在夏季又喜食生冷,這也就導致了夏季脾胃病多發,需要我們多多注意,少食生冷,規律飲食,養護脾胃。以下就是養護脾胃的幾個小方法,大家看看~
夏季脾胃的日常養護
1、食清補
夏季養脾胃飲食需清淡,若是攝入過多高油高脂肪食物,會加重脾胃濕邪,致使腸胃蠕動減慢,減退食欲。
日常飲食以新鮮蔬菜、水果為主,可適當食用能解熱毒、止煩渴的苦味食物,如苦瓜、蒲公英、苦菜。此外,飲食也要補充少量肉食、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合理搭配、規律就餐。
2、不貪涼
很多人一到夏季就躲在“空調房”,長此以往導致脾胃虛寒,導致胃疼。
吹空調的注意事項:
? 空調溫度應在24℃到26℃為宜。
? 不能一直吹空調,要適時通風。
? 可以進行簡單運動,適當排汗,排出部分濕氣。
? 不能對著風口吹,注意保暖。
? 若是長時間吹空調,記得對胃部進行局部熱敷,驅除脾胃寒氣。
3、心清凈
天氣炎熱容易心煩意亂、憂思、煩躁,造成心脾兩虛、肝氣郁結,進而導致肝脾失調、肝氣犯胃,出現食欲不振、心慌氣短、睡眠時間變短等情況,形成惡性循環。
控制情緒小妙招:
控制情緒,盡量保持平和、穩定的心態,可以聽舒緩的音樂、多散步、看展、看書;每天適當睡子午覺,養護心血,15-30分鐘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