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物候現象
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币馑际峭林械尿球救匀或榭s著身體,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陽直射點往北回返,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太陽高度自此回升、白晝逐日增長,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冬至習俗
很多地方的人非常重視冬至節氣,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冬至這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圣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蘿卜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祭祀祖先是我國許多節日里常有的習俗活動,冬至也是其中之一?!吨腥A全國風俗志》里,就有“冬至節,祭掃墳墓,亦名“鬼節””之說。在我們中國人的觀念里,祖先的靈魂對于家族的意義,與天地諸神對于國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論,不可馬虎,不可怠慢。祭祀或者是在家廟,或者是在墳地,都是把好吃好喝的東西,盡可能地供奉給祖先。
冬至養生
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是天地萬物陽氣漸長的時節,這時的養生之道,應當以溫腎補精為主。
少食生冷,多喝粥湯。冬季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腸胃,造成腹痛、腹瀉等。因此,注意選擇適宜的烹調方式也很重要。建議在加工冬季食物時,盡量多采用燉、煮、蒸、燴等烹調方式,這樣更易保存食物營養,有利健康。
多吃蔬果,強體抗病。冬季干燥,特別是北方地區,由于吃肉較多,容易出現大便干燥。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因此,應注意蔬菜水果的補充??蛇x擇胡蘿卜、白蘿卜、大白菜、土豆、山藥、蓮藕、菠菜、油菜、芹菜、香菇、冬筍、娃娃菜等,水果可選擇蘋果、梨、獼猴桃、香蕉、柚子、柑橘等。
藏陽氣
冬天陽氣藏得好,春陽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而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要學會“躲”才能保護好體內微弱的陽氣。
冬至時節人體的陽氣太弱,所以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這時要躲著寒涼,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養生“四忌”
一忌暴飲暴食:冬至正值歲末年初,期間多有聚會,切記不要暴飲暴食。
二忌受寒:冬至時節,身體的抵抗力較差,外出時一定要戴圍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風寒的侵襲,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大汗:中醫認為,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四忌是非: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盡量保持心態平和,不要招惹是非,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冬至過后,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所謂“數九”,是指從冬至當天算起,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九,在數字里是最大的陽數,不斷地數著一九、二九等,意味著冬日的陰氣逐漸消減,陽氣逐漸回升,累至九次便到頭了。從“一九”數到“九九”,冬寒就變成春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