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二甲雙胍問世已有百余年,在降糖領域的地位依舊穩固,治療理念不斷升級,是目前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口服降糖藥之一,且更多潛能在不斷被挖掘[1]。
前不久,還發生了一件關于二甲雙胍的“大事件”:《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3年版)》更新發布[2],這是繼2014年首版共識發表以來的第3次更新?!抖纂p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自發表以來,已成為二甲雙胍臨床的使用寶典,也是我國臨床醫生合理應用二甲雙胍的重要學術參考。
那么,此次又會有哪些內容的更新?
專家共識再更新,二甲雙胍“穩中求變”
1.不變:二甲雙胍單藥的臨床地位
2023年版《共識》指出,二甲雙胍的單藥首選地位依然未被撼動。若無禁忌證和優先使用其他降糖藥物的強適應證,二甲雙胍仍應作為初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線用藥和藥物聯合中的基礎用藥,并貫穿糖尿病的治療全程[2]。
這源于二甲雙胍良好的降糖和器官保護作用,長期使用安全性良好。二甲雙胍單獨使用不增加低血糖的發生風險,其胃腸道反應多為一過性,長期使用不增加高乳酸血癥或乳酸酸中毒風險[3-5]。
2.肯定:二甲雙胍的心血管保護作用
在本次更新的《共識》中,肯定了二甲雙胍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即二甲雙胍可通過直接抗動脈硬化和改善心血管危險因素等,從而發揮心血管保護作用[2]。
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也證實,二甲雙胍在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明確心血管獲益的降糖藥,且具有心血管保護的延續效應[6-7]。
3.明確:二甲雙胍的最佳有效劑量
新共識明確指出,二甲雙胍的療效具有劑量依賴效應,在患者耐受情況下,建議逐漸加量至最佳有效劑量(2000mg/d)[2]。
4.應用:擴大了腎功能不全者的二甲雙胍使用范圍
二甲雙胍本身對腎功能無不良影響,但因二甲雙胍以原形從腎臟排泄,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二甲雙胍蓄積和發生乳酸酸中毒的風險增加。
而此次新共識對已有腎功能不全者的使用建議為:在eGFR<45ml/min/1.73m^2患者中應慎用或減量使用,在eGFR<30ml/min/1.73m^2患者中禁用[2]。
5.預防:二甲雙胍對糖尿病的預防作用
新共識還指出,二甲雙胍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對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具有健康需求、有經濟和醫療條件的成人,可應用二甲雙胍預防2型糖尿病[2]。
而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二甲雙胍也是唯一被推薦為與生活方式干預并列一線的降糖藥物[8]。
二甲雙胍實現劑型升級,讓更多患者獲益
目前二甲雙胍有原研藥和仿制藥之分。二甲雙胍原研藥即二甲雙胍專利藥,是經嚴格臨床試驗獲準上市的原創性降糖藥品,憑借制劑工藝優勢及上市前后嚴格監管,因此具有更穩定的吸收率和較少的不良反應。
二甲雙胍原研藥有緩釋片以及普通片兩種劑型。其中,緩釋片的創新緩釋技術彌補了二甲雙胍的缺憾。
具體來說,二甲雙胍是一個高度水溶性的化合物,服用后在胃中遇水迅速釋放,對局部胃腸道黏膜可能產生刺激。此外,二甲雙胍的吸收窗很窄,吸收點僅在小腸上段,藥物會很快通過小腸上段而未被完成吸收,因此需要一天服用2~3次甚至更多次才能保證一天的降糖療效[9-10]。
而二甲雙胍原研藥緩釋片具有獨特創新的緩釋技術,通過內相、外相的巧妙組合,減緩了二甲雙胍遇水溶解的速度,減少了胃腸道刺激。同時,通過延長藥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使藥物成分被充分釋放和被小腸上段充分吸收,減少了每天服藥次數,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
在中國有一項名為CONSENT的前瞻性、開放標簽、隨機、多中心研究納入532例中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給予二甲雙胍原研藥緩釋片或二甲雙胍普通片治療16周,比較二者的療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普通片不耐受的患者轉換為緩釋片治療后,胃腸道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11]。
總之,二甲雙胍原研藥緩釋片憑借著獨特創新的緩釋技術,擁有了更好的安全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大大增加了患者服藥依從性,從而進一步提高降糖療效。
而新版共識的發布,也為臨床中更好地應用二甲雙胍來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具價值的學術參考。
編輯:覃連秀
繪圖:樂樂
出品:《中國家庭醫生》雜志社
本項目由白求恩公益基金會主辦
參考文獻:
[1] oyle-Delgado K, Chamberlain JJ, Shubrook JH, Skolnik N, Trujillo J.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Synopsis of the 2020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Clinical Guideline. Ann Intern Med, 2020 Sep 1.
[2] 二甲雙胍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2023年版).
[3] Wright AD, Cull CA, Macleod KM, et al. 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randomized to and maintained on mono‐therapy with diet, sulfonylurea,metformin,or insulin for 6 years from diagnosis: UKPDS73.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06,20:395‐401.
[4] Rachmani R, Slavachevski I, Levi Z, et al. Metform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consideration of traditional contraindications. Eur J Intern Med, 2002,13:428.
[5] Cryer DR, Nicholas SP, Henry DH, et al. Comparative outcomes study of metformin intervention versus conventional approach the COSMIC approach study. Diabetes Care, 2005,28:539‐543.
[6] Holman RR, et al. N Engl J Med. 2008; 359(15): 1577-1589.
[7] UKPDS study group. EASD 2022.
[8]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1, 13(4):315-408.
[9] McCreight LJ, et al. Diabetologia, 2016, 59(3):426-35.
[10] Forslund K, et al. Nature, 2015, 528(7581):262-6.
[11] Ji L, Liu J, Yang J,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8, 20(4):100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