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寒冬已至,由于北方地區冬季氣溫普遍較低,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安裝暖氣。但你知不知道,給大家在寒冬帶來溫暖的暖氣,也會成為危害人健康的隱患。
咽干、嗓子痛、皮膚干、頭暈眼花、鼻眼干燥、胸悶……種種癥狀被人們統稱為“暖氣病”。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冬季預防“暖氣病”是人人都需做好的功課。
什么是“暖氣病”?
“暖氣病”不是醫學上的病種,而是被“熱”出來、“干”出來的一系列疾病的總稱。進入冬季后,取暖設施的使用頻率提升,室內溫度升高的同時,空氣更加干燥,容易導致人體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現鼻咽部干燥、煩躁不安、頭暈眼花、疲勞無力等癥狀。
因此,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發病率增加,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容易出現發病小高峰。這些癥狀在醫學上被稱為“暖氣病”。
“暖氣病”的危害
1、呼吸系統疾病
室內外溫差過大,加之溫暖、干燥的環境讓人的免疫力與抗病能力下降,人會出現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膚干燥發癢、火氣大等,還會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誘發流感、哮喘、腮腺炎等各種呼吸道疾病。
2、心腦血管疾病
室內溫度過高和干燥,人在這樣的環境中,不論是白天生活或夜間睡眠都容易出汗,耗津傷液,使血管內血液黏稠,血流減慢,造成心腦血管嚴重缺血,甚至導致血栓形成,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或中風(缺血性中風)。
3、泌尿系統疾病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在 1500~2000 毫升,這些尿液能起到沖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統感染的作用。如長時間待在暖氣房里,隨著水分流失,尿量也會減少,泌尿系感染和尿路結石的患病風險則隨之增加。
4、皮膚瘙癢
冬季人體本來就容易缺水,天氣寒冷、干燥,空氣濕度下降,會使得皮膚表面的水分減少,皮脂分泌減少,皮膚變得干燥,皮膚的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出現皸裂、脫屑、瘙癢、皺紋加重、皮膚敏感發紅等現象。
5、眼睛干燥癥
冬季戶外風大物燥,室內室外的環境變化會影響淚液的循環,對于長時間使用電腦的辦公室一族來說,容易造成干眼癥。同時,眼結膜干燥極易增加患紅眼病的風險。
避免“暖氣病”
1、常開窗通風,改善好室內環境
北方冬季寒冷多風,人們往往門窗緊閉,長時間室內空氣變得污濁,溫暖環境容易讓細菌繁殖,處于這種環境下的人們容易出現免疫力下降、抵抗力降低、精神疲乏等情況。冬天也要養成早晚開窗、通風的習慣,保證空氣流通。
2、補水保濕
高溫低濕環境會帶走人體更多水分。在暖氣房中,應該養成規律飲水的習慣,不管是否覺得口渴。要多喝水,研究表明每天需飲2000毫升的水。體內缺失水分,新陳代謝受阻,會加速衰老。還要多吃水果,如蘋果、梨、香蕉、橘子等,可減輕全身干燥癥狀。
3、以“動”治“凍”
冬季戶外活動大量減少,缺少必要的日光下活動,人們容易變得緊張、敏感、抑郁和易怒。因此,冬季也要注意保持適當戶外活動,根據天氣和個人體質選擇運動量不大又能微微出汗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