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6月15日是健康素食日。旨在倡導食肉者一起吃素食,以此改善調理腸胃功能,幫助人們達到變得更健康的目的?!按篝~大肉”曾是人們對飲食生活的美好追求,但在不愁吃穿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吃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科學素食。
什么是素食
素食飲食主要以水果、蔬菜、豆類、谷物、種子和堅果等植物類食品為主。
吃素的好處
1、降低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
研究發現,食用高品質的素食:全谷物、水果、蔬菜、堅果及豆制品,可大幅降低2型糖尿病患病的風險。
2、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素食含有較低含量的膽、飽和脂肪酸、總脂肪酸以及鈉鹽,還有較多的植物化學物,如多酚、類黃酮等,具有抑制膽吸收與合成的作用,可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3、改善腸道菌群
富含膳食纖維的素食會增加腸道有益菌,改善腸道菌群,有益全身健康。
如何做到科學素食
素食不僅需要菌類與蔬菜、粗糧與細糧、谷類與薯類之間相互搭配,還需注意膳食纖維與脂類、礦物質與維生素,還有蛋白質的搭配,必須保證素食食材的多樣性才能做到營養全面均衡。
1、谷物為主,食物多樣化
谷物是素食飲食中能量的主要來源,全谷物所含的營養素更豐富,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族、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
2、多選擇大豆和發酵豆制品
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B族維生素等。大豆食物與谷物搭配,可發揮蛋白質互補的作用,讓營養吸收明顯提高。
3、常吃堅果、海藻和菌菇
堅果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鈣、鐵等;藻類中含有較多的歐米伽3脂肪酸;菌菇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真菌多糖類;這幾種食物常吃有益心臟健康,可作為素食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4、充分攝入蔬菜、水果
素食餐要盡量做到每餐都有蔬菜,每天也需要安排吃水果,每天蔬菜與水果的攝入各不低于300g,保證充分攝入。
最后小言提醒大家:吃素并不是吃蔬菜水果那么簡單,反而要更加注重食物的均衡與搭配。對于決定要吃素的人,可以先給自己一個調整的過程,不要“急功近利”,吃素前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吃素目的和身體情況。使身體更好應對吃素的生活。身體素質好、營養過剩的肥胖或超重者,最適合多吃些素食。如果僅是為減肥,是沒有必要的。體質虛弱、正在生長發育的人群也不宜長期素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