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稱“全球80億人口中有超過50億人的食物中含有工業生產的有害反式脂肪”這個總部設在日內瓦的聯合國機構說,其目標是在2023年底前消除某些食品中的這些不健康成分。
你對反式脂肪有多少了解?
日常飲食我們怎么避開?
一起來了解以下吧!
什么是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是天然或加工食品中可能出現的不飽和脂肪酸。在加工食品領域,通過水解油來生產人造黃油等固體脂肪時會產生反式脂肪。對植物油進行熱處理也會產生反式脂肪。含有大量反式脂肪的食品包括烘焙食品、糖果、炸土豆制品和即食食品。
據介紹,埃及、巴基斯坦和韓國是受反式脂肪相關健康問題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說:“反式脂肪沒有已知的好處,而且存在巨大的健康風險,會讓衛生系統承擔高昂的成本?!?
反式脂肪藏在哪兒?
反式脂肪又稱反式脂肪酸,是一大類含有反式雙鍵的脂肪酸的簡稱。反式脂肪酸是植物油氫化后產生的物質,有了它的食品價格低廉,又兼具口感,方便加工和大規模生產,一時間氫化植物油風靡全球。許多網友在吃零食時發現,有些甜食有奶香味,香香甜甜的,口感酥脆,但是其中巧克力或奶油的部分,咀嚼后卻遲遲不融化。這些食品中可能就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1、引起血脂增高:因為反式脂肪酸代謝的速度比較慢,容易在體內蓄積,尤其是在血液中堆積,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引起冠狀動脈張樣硬化和腦梗塞發生的風險增加;
2、造成肥胖:因為反式脂肪酸芬芳的味道,容易使人食欲大增,攝入其他更多的食物,導致過多能量在體內蓄積,會引起超重與肥胖;
3、造成糖尿?。?/strong>反式脂肪酸能提高體內炎癥因子水平,在持續無菌性炎癥的刺激下,胰腺的胰島細胞會受到損害,因此可表現出糖耐量下降,進而容易導致血糖持續增高,導致糖尿病發生風險的增加。
反式脂肪酸有兩大來源
1、天然食物
主要是反芻動物,如牛羊肉以及乳和乳制品。因為在反芻動物的胃里有很多細菌參與消化過程,會發酵產生反式脂肪。數據顯示,每100克生鮮牛羊肉含反式脂肪0.40克,液態奶0.08克。另外,根據媽媽們膳食結構的不同,母乳中或多或少會有少量反式脂肪。
2、加工食品
主要包括部分氫化的植物油、精煉的植物油、長時間的高油溫烹飪。經過部分氫化的植物油,常溫下是半固體,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于長期保存等優點,因此被大量用于加工食品中。
總體來說,反式脂肪酸在天然食物中較少,主要來自氫化油。凡食品標簽配料表中標注“氫化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而且沒有明確注明花生油、菜籽油、棕櫚油等的,基本就是氫化油,這類食品主要有:
脂肪含量高的面包:起酥面包、丹麥面包、奶油面包等。
油炸食品:麻花、油條、漢堡、月餅、方便面等,還有一些零食,比如膨化食品、薯條薯片、江米條等。
高脂肪零食:餅干、泡芙、薄脆餅、油酥餅、蛋黃派或草莓派、奶油蛋糕、奶油夾心餅等。
以“植脂末”或“奶精”命名的食品:咖啡伴侶、珍珠奶茶等。
反式脂肪對健康的危害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許多人幾乎每天都會攝入上述含反式脂肪食物。不過,只要不多吃,對健康的風險是可控的,關鍵是要控制量。為避免過量攝入反式脂肪帶來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反式脂肪的供能比應低于1%,這對于一個每天需要攝入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來說,大約相當于吃2.2克反式脂肪。
三個技巧避開反式脂肪
控制植物油的使用量
調查顯示,人們吃進去的反式脂肪大約有29%來自牛羊肉、奶制品,接近50%來自于植物油,其余來自其他加工食品。雖然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比黃油、奶油低不少,但是也要注意控制烹調中植物油的使用量。
學會看食品配料表
氫化油脂在標簽配料表中常見的“馬甲”包括:
氫化XX油、部分氫化XX油、XX起酥油、人造XX油、麥淇淋、植物黃油、酥皮油……等等。
以上這些代名詞,就在咱們身邊,反脂食品已經無孔不入,防不勝防,可能每天吃的早餐面包、點心、方便面、自嗨鍋、喝的咖啡、酸奶、奶茶,生日蛋糕里面就有。
避免油溫過高
烹調時,應避免油溫過高和反復煎炒烹炸。油溫應控制在150℃~180℃,鍋中放油的同時,可以把一根筷子插入油中,或放一小條蔥絲,當筷子、蔥絲四周冒出較多小氣泡時,就可以放菜了。
最后提醒大家,逛超市買零食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配料表。即便是0添加的零食,也不如少吃,甚至不吃。希望大家都能遠離凡是脂肪,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