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由于國慶假期后人員流動較大,到如今已經一個月過去了,疫情一直處于反復階段?,F在也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小言也因為是次密接剛經歷完居家隔離,到現在還有因為國慶假期回家探親被封控在原地,不能回到工作崗位的小伙伴,已經一個多月了……這時候,增強體質和心理調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合理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起到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的作用,還可以幫助改善情緒,緩解壓力,做好疫情期間的情緒管理。
對此,小言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居家健康指南,讓大家跟疫情之下的焦慮“小情緒”說拜拜。
隔離在家,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身體素質至關重要。大人合理分配工作與休閑的時間,孩子學習寓教于樂,勞逸結合,才能讓居家隔離生活更加充實美好。
心理篇
除了保持適當的運動,如何調整心理的變化呢?
1、調整自我認知,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念
人的情緒往往受到認知方式的影響,當壞情緒來臨時,請告訴自己停下來,此時務必避免沉浸在不良情緒中,否則你會陷入的認知和情緒循環中難以自拔。
面對此次疫情,居家隔離者需讓理性戰勝感性,與其反復想自己多么倒霉,不如想想自己尚在觀察期,有能力保護自己、保護他人,即使不幸感染那么也有極大可能性治愈。
2、科學認識疫情,不信謠、不傳謠
大量接收網絡信息不僅不利于隔離者的心態調節,反而會因為接受信息量太大影響心態平衡。
3、 充實精神世界,轉移注意力
在不外出的情況下,把隔離當作一次短暫的休假來對待。例如,讀書、看電影、玩玩兒游戲、做做家務、聊聊天等。
運動篇
強健的身體是健康生活的保障。無法出門運動健身,不妨在家里練起來。合理搭配運動形式。把握運動時間,即便在家,也可以保證每天適度的運動量。
推薦運動有健身操,高抬腿,開合跳,跳繩,踢毽子,俯臥撐,仰臥起坐、瑜伽、平板支撐等體能鍛煉。注意要在不擾民的前提下開展各種運動哦~
為確保運動安全有效,居家健身不宜進行長時間大強度鍛煉,避免過度劇烈運動導致的免疫力下降,對于剛開始鍛煉的人來說,每次運動10至20分鐘,逐漸增加到30至40分鐘,碎片化的運動也是有益的,開始階段可以每周安排3天運動,逐漸增加到每周5天。
飲食篇
只有食物多樣才能滿足人體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每天飲食應盡量豐富一些。適當增加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A、維生素C、鐵、鋅等食物攝入。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居家要注意規律用餐,按時吃飯,保證一日三餐,能量合理分配。
早餐提供的能量占一天總能量的25%-30%,時間建議在6:30-8:30;
午餐食物占一天總能量的30%-40%,時間建議在11:30-13:30;
晚餐占一天總能量的30%-35%左右,時間建議在17:30-19:30。
飲水可保障體內營養成分及代謝產物及時運輸和排出,保持體溫恒定。成年人每日飲水1500-1700ml(約7-8杯),少量多次,首選溫熱白開水,也可選擇淡茶水;3-6歲兒童每日飲水量在600-800ml,隨渴隨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