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耳朵幫助我們聽到很多聲音,像歌聲,鳥叫聲,流水聲等等,可以聽到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主要是因為耳膜通過耳膜的震動來辨別聲音的大小和音色的不同,耳朵的健康千萬不能忽視。
相信大家日常生活中都會出現耳朵癢的現象,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耳癢是由于外耳道皮膚感覺神經受到了輕微的刺激,進而引起的一種感覺。
很多人有過這情況,正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突然間感覺耳朵發癢難耐。本以為是耳屎多,沒想到掏過之后,什么東西都沒掏到。這是怎么回事?
耳朵為何會發癢?
1、耵聹過多或過少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一般不需要自行清理,可通過咀嚼、哈欠等動作,排出外耳道。如果腺體分泌旺盛或耳道狹窄,可導致耵聹積聚,刺激外耳道神經引起耳朵瘙癢;若外耳道分泌過少,耳朵的皮膚就會變得干燥并且發癢。
耵聹具有一定的潤滑并保護外耳道的作用,所以耵聹的缺失亦會導致耳朵發癢,甚至出現其他損傷,如果您觀察此類外耳道,可能會看到由于干燥而脫落的皮膚組織。
2、外耳道炎
外耳道細菌或真菌感染會引起耳痛、耳癢,通常是由于外耳道進水和不良生活習慣(掏耳勺不干凈等)引起的感染。
一般來說,若有細菌感染,會引起外耳道脹痛及流膿。若有真菌感染,會引起耳內發癢及悶脹感,有時奇癢,夜晚最明顯,耳道有少量分泌物。
3、外耳濕疹
外耳濕疹為發生于外耳的變態反應性多形性皮炎。主要癥狀為瘙癢,皮膚可出現彌漫性潮紅、丘疹、水泡、滲液、結痂。水泡破潰后可出現耳道溢液癥狀。
4、外耳道異物
外耳道異物常見有頭發、棉簽頭和蟑螂等。異物進入外耳道,應該及時就醫,自己盲目掏耳可導致異物越擠越往深處走,導致外耳道皮膚破損,甚至傷及鼓膜。
5、人體蠕形螨蟲
該病較少見,是一種寄生在人體及哺乳動物皮膚的毛囊或皮脂腺內的生物。感染者會出現經常搔耳和搖頭的癥狀,嚴重時外耳道處可聞到異味(酸臭味)。
6、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和尿毒癥患者,可出現耳朵瘙癢癥狀,控制疾病后可自行減輕。
7、不良生活習慣
經常掏耳,可損傷外耳道皮膚及皮下組織,甚至損傷耵聹腺,分泌物減少,皮膚干燥造成耳癢。此外,飲食不規律,熬夜,經常吃辛辣刺激食物,亦可造成耳朵癢。
8、過敏
長時間戴耳機(特別是入耳式耳機),外耳道被堵塞,使蒸發出的水分不能及時排出,也會出現耳癢或感染。另外,也有些人本身就對某些材料過敏,如硅膠耳模、定制機亮光漆等,需盡快更換耳機。
如何安全掏耳朵
1、選好工具
想要掏耳朵工具要選擇好,首先指甲刀以及挖耳勺這些都要少用,生活中有太多人在覺得耳朵癢了之后就會隨意用手掏一下。不管是用手指甲還是用耳勺,這上邊都有很多細菌,如果不小心讓耳道破損很可能會導致細菌感染。
2、不要用力
在掏耳朵的時候一定不要過于用力,而且掏耳朵的時候不要過于深入的去掏,最好用棉棍在外耳道輕輕的轉動。然后耳朵朝向下方,這樣可以讓耳屎自行出來。平時一定不要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的物品來掏耳朵。
3、禁止太頻繁
如果掏耳朵太頻繁,棉簽、挖耳勺等工具會刺激外耳道皮膚,使皮膚變得敏感,有時會有疼痛感或奇癢感。長期嚴重刺激,還可能會引起癌變。
4、小孩子不要掏耳朵
對于小孩子來說,最好不要采耳,因為小孩子的定力比較差,容易亂動,很容易造成耳道損傷。對于存在有精神障礙的人群,也要避免采耳。因為這類人群往往會因為疾病的因素,所以會出現行為異常。在有大動作時,有可能會損傷耳道,甚至會出現鼓膜穿孔。
5、有損傷及時治療
掏耳朵期間如果不恰當,用力引起了耳道損傷,比如耳道黏膜破損、耳道穿孔等危害。則需要及時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鹽酸林可滴耳液等藥物治療,或者采取手術修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