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顧名思義,是下雪量比較大的時節。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這個節氣的到來,意味著仲冬的來臨?!靶⊙┓馍?,大雪封河”,大雪過后氣溫零攝氏度以下成為我國北方的常態,氣溫顯著下降,降雨、降雪量增多,也到了凍瘡的高發時期。
凍瘡和皮膚損傷是冬季常見的皮膚問題,凍瘡年年長,年年癢,既影響生活又影響心情。而且若凍瘡治療不及時,嚴重的甚至還會潰爛感染,難以愈合。因此,進入冬季要注意凍瘡的防治。
冬季如何預防凍瘡呢?做好“三防”、“五不”,遠離凍瘡!
防寒。在戶外環境時要格外注意保護好耳、鼻、手、足等末梢部位,選擇保暖性更好的羽絨服、棉衣、褲等,同時避免在寒冷環境中暴露時間過長。
防濕。冬季在戶外時要盡量保持身體干燥。如果出汗了,要及時更換干燥的衣物。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如河邊、湖邊等。如果不得不處于潮濕的環境中,要注意采取防潮措施,如穿上防水衣物等。
防靜。在戶外避免長時間靜止不動,坐久了、站久了要適當進行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凍瘡發生。
五不:不穿潮濕和過小的鞋襪;不要久坐不動;不在無防凍的情況下獨自外出;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冰冷的金屬;不要在發生凍傷后用火烤。
但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在天寒地凍的天氣外出而導致意外凍傷,出現凍瘡的情況,此時大家要盡快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減輕凍瘡。
1. 盡快離開寒冷環境。冬季長時間在氣溫低的戶外時,發現自己或他人凍傷,應立即脫離寒冷環境,轉移到溫暖的地方。
2. 緩慢復溫。發現凍傷后不要立即使用熱水或用火烤,可以將凍傷部位放在溫水(40°左右)中,緩慢為其復溫。
3. 及時涂抹外用藥膏。為患處復溫后,有紅腫、疼痛的地方,可以在患處涂抹適量的外用藥膏,比如《凍傷中醫診療指南》中推薦的京萬紅軟膏。京萬紅軟膏具有活血解毒、消腫止痛、去腐生肌的功效,是常用的皮膚外用藥,能有效改善凍瘡部位的局部血液循環,抗菌消炎,促進創面愈合,對于已經紅腫、破潰、疼痛的傷口可外敷京萬紅軟膏后用紗布包扎,每天換藥1-2次,止疼痛,防感染,促進患處愈合。
大雪時節,天寒地凍,除了減少外出,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預防措施和及時有效的治療,遠離凍瘡的困擾,享受一個健康、溫暖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