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年底越來越近了,今年的體檢是不是大家都檢查的差不多了?很多人體檢時會被醫生告知“動脈硬化”,那到底什么才是動脈硬化?有什么明顯特征?怎么吃可以改善動脈硬化?已經硬化的血管很難再軟回去了嗎?
什么是“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炎癥性病變,可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狹小。
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男性較女性多,近年來本病在我國逐漸增多,成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心血管疾病也日益年輕化 。由國家心腦血管病聯盟發布的《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指出,近年來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20歲~29歲患病或高風險人群占比已經達到15.3%,且患病或高風險的中青年治療狀況并不理想,64.4%的人并未接受過醫學治療。
白皮書還對職場人工作壓力、焦慮情況、疲倦、睡眠情況等多重因素進行了剖析。年輕人經常食用高脂肪、高熱量、高糖的食物,特別是常食洋快餐,動脈硬化年輕化與此有極大關系。這些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所產生的脂類物質極易在血管內沉積或附著在血管壁上,使管壁出現潰爛并硬化,血流緩慢或血管局部阻塞,導致心腦供血不足。
因此,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和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的年輕人,應該盡快檢查是否患有動脈粥樣硬化,該病一般不易引起重視,但經過合理治療是可以完全或部分消退的。
當身體出現這些表現,小心血管變硬了
走的急了胸口疼,扭頭的時候頭暈,突然幾分鐘意識不清楚,腿腳涼、麻、痛,這些都可能和動脈粥樣硬化有關。動脈血管用的時間長了,在種種危險因素的作用下,可能會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有時候也簡稱為動脈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的最多見的一種形式)。
動脈硬化很常見,隨年齡遞增。動脈硬化發展到一定程度,逐漸增大的粥樣硬化斑塊會造成血管越來越狹窄,使血流通過困難,導致供血部位的缺血,從而產生疼痛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例如,最常聽說的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就是典型的動脈硬化造成的問題。冠狀動脈是給心臟(心肌)供血的血管。冠狀動脈狹窄后,血流通過出現困難,心肌就會出現供血不足,患者會感到胸部疼痛。尤其在運動或情緒激動等情況下,也就是心臟加大工作量時,更容易出現癥狀,即前面說的胸口疼,專業名稱叫心絞痛。如果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狹窄或急性閉塞,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威脅生命。
如何預防、改善動脈硬化?
對于健康成年人來說,想要降低動脈硬化風險,應限鹽、少吃動物來源的食物??啥喑灾参镄允澄?,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用橄欖油和其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來替代黃油和動物脂肪。
肉類
紅肉和加工肉類顯著增加心血管風險,適量食用白肉對心血管風險無明顯影響。
雞蛋
健康人群每天可以食用1個雞蛋(全蛋)。
奶制品
每天喝一杯牛奶、每周吃3小份(每份50g)奶酪、包括每天喝1份(200g)酸奶,不論是全脂奶還是低脂奶,在飲食均衡的情況下,適量喝并不會增加心血管風險。
魚
水產品相較紅肉來說,脂肪含量較低,且所含脂肪酸更利于保護心血管系統。
堅果
堅果中富含膳食纖維,也是亞油酸的優質來源。建議每天食用堅果30g,可以促進心血管健康。
蔬菜和水果
食用蔬菜、水果,能顯著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建議每天應至少食用蔬菜和水果各400g。
全谷物
全谷物則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每日食用1份~2份全谷物。
油脂
與黃油以及其他動物脂肪或富含飽和脂肪的油相比,橄欖、大豆、葵花籽、玉米油,是更健康的選擇,其攝入量每日應在25g~40g之間。
鹽
與低鹽(鈉)飲食相比,高鹽(鈉)飲食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相關。建議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5g以下的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