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世界漸凍人日首先在1997年由“漸凍人”協會國際聯盟選定日期,后在2000年丹麥舉行的國際病友大會上正式確定6月21日為“世界漸凍人日”。 在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舉行各類認識運動神經元疾病的相關活動。
2014年,美國棒球運動員皮特·弗雷茨發起“冰桶挑戰”,旨在為“漸凍人癥”籌集研究經費,并提高對此種疾病的認識,這一活動風靡全球,讓“漸凍人”進入大眾視野。
什么是漸凍癥
漸凍癥,世界五大絕癥之一
漸凍癥,即肌萎縮側索硬化(ALS),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四肢和軀干肌肉進行性加重的肌肉無力和萎縮,逐漸失去運動功能,像被“凍住”一般。該病進展迅速,可使患者逐漸癱瘓直至死亡,多數患者死于呼吸肌無力導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平均預期壽命約2~5年。
據估計,ALS在全球范圍內的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二。ALS病因至今不明,5%~10%的病例與遺傳有關,另外可能涉及基因缺陷和環境等因素。
該病與癌癥、艾滋病、白血病、類風濕被世衛組織列為“世界五大絕癥”。我們熟知的物理學家霍金、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京東副總裁蔡磊都是漸凍癥患者。
“漸凍癥”的五個時期
1、癥狀開始期:罹病初期,可能手無法握筷,或走路會無緣無故跌倒;有的由聲音沙啞開始,無任何明顯癥狀。
2、工作困難期:已明顯肢體無力,甚至萎縮,生活尚能自理,但在職場上則已出現障礙。
3、生活困難期:病程進入中期,手或腳,或手腳同時已有嚴重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可能也無法行走、穿衣、拿筷,且口齒不清。
4、吞咽困難期:進入中末期,四肢幾乎完全無力,說話嚴重障礙,進食時容易嗆到,有些需管灌喂食,否則易導致吸入性肺炎。
5、呼吸困難期:呼吸肌已受影響,呼吸困難,患者可能臥床,需使用呼吸器,有些患者會住進呼吸治療中心或選擇居家照護,有些則接受安寧團隊的服務。
如何預防“漸凍癥”
防范漸凍癥最好的方法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漸凍癥早期會出現肌無力的癥狀,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過肌無力的感覺。
但不要過于恐慌,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肌無力都將發展成為“漸凍人”,其中引起肌無力的原因還有可能是營養因素、精神緊張、食物污染與中毒、病毒感染、內分泌紊亂等。
因而,每個人養成定期體檢、關注健康的習慣和意識非常重要。
2023年的6月21日是第24個世界漸凍人日,也是中國農歷夏至節氣,夏至是一年中光照時長最長的一天,科學家們一直在為解鎖漸凍癥不懈努力,同時也呼吁大家關注漸凍人群體,切實幫助他們克服生活困難,早日幫助漸凍癥患者擺脫病痛的折磨,能像常人一樣一起沐浴在陽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