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生活中很多心臟出了問題的人自己還沒有察覺,往往到醫院一檢查,病情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有的需要進行心臟支架或心臟搭橋手術。不幸的是有些人發現時已經晚了,因為出現了心源性猝死。所以能夠及時自查心臟問題還很有必要的。
人們越來越擔心自己的心臟安全,小言給大家總結幾種簡單評估心臟功能的方法,來看看自己的心臟是否還好?
測頸圍
測頸圍能衡量人體上半身脂肪,臨床觀察發現,脖子粗的人,其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相對較高,而這些都與心臟病密切相關。中老年人可將皮尺水平置于頸后第七頸椎上緣(低頭時摸到頸后突起處)至喉結下方,若男性頸圍超過39厘米,女性超過35厘米,說明脖子較粗,需注意飲食、控制體重。
摸耳垂
日本一項研究發現,耳垂皺紋明顯者動脈硬化程度較重,其患冠心病的可能是無皺紋者的8倍。建議大家,每天洗漱時摸摸耳垂,觀察有無褶皺或斜線形折痕,必要時就醫檢查。
測腰圍
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即視為超標。醫學研究發現,“中心性肥胖”易致人體脂代謝紊亂,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中老年人一旦發現自己腰圍超標,應及時檢測血脂和血糖值。
在日常生活中謹記“瘦腰秘訣”:走路時收緊腹部,每坐半小時起身活動5~10分鐘;少吃高油、高脂類食物,多吃應季新鮮蔬果,每餐七八分飽;適量進行快步走、游泳、跳舞等有益心肺的運動;養成定期量腰圍的習慣。
捏腳踝
腳踝是人體血液流動的重要關口,當心臟不能好好工作時,靜脈血液則無法順利回流,引起靜脈內壓力升高,體液進入組織間隙,出現下肢水腫等癥。老年人可用手指按壓腳踝、足背,若呈凹陷狀不能立即恢復,說明心臟功能受損。建議每天做踝關節運動,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加回心血量。具體方法:一是站立旋踝,單腳站立,另一只腳旋轉畫圈雙替進行,每次10分鐘左右;二是交替踮腳,兩腳前1/3著地,其余2/3懸空站立,重復踮腳20次。
需提醒的是,活動腳踝時切忌用力過大、過猛,以免關節軟組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