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大寒時處三四九,天寒地凍冰上走?!?
今日迎來“大寒”節氣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并且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妒跁r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有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民諺有云,“大寒到頂點,日后天漸暖”。大寒正是一個由冬到春的過渡時期,冬去春來,大寒一過,又開始新的一個輪回,是公認的進補養生好時節。
大家如何在大寒節氣中很好的進補養生呢?以下幾個方面要格外注意~
1.保持心情舒暢
心情舒暢,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御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要保持心情舒暢,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2.注意添衣保暖
大寒節氣是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高發期。由于寒氣非常大,身體里的血管就會嚴重收縮,而且很容易傷了我們人體內的陽氣,很容易會加重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所以選擇衣服鞋襪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外出時也要根據自身情況添加保暖衣物。
3.盡量早睡晚起
大寒時節,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為了避免寒風的侵襲,理應做到早睡晚起原則,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這樣做可以保養我們自身人體內的陽氣,可以保持我們的體溫足夠溫暖。
4.合理進補飲食
中醫認為,為了讓冬季進補能更好地達到預期效果,應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和食物的屬性進補。中醫按食物的性味分為平補、溫補、清補等幾類,進補要根據人的不同體質和食物的屬性進行辨證施補。即使身體虛,也不能盲目亂補,否則不僅無益于身體,反而會帶來副作用。比如說,身體非常虛弱的人冬季適合平補,例如山藥、枸杞子等性味平和的食材;而冬季畏寒怕冷的人適合溫補,例如核桃、紅棗等溫性的食材。而肥胖、發熱等人群冬季適合清補,例如蘿卜、大白菜等食材。
5.堅持適當鍛煉
大寒節氣的鍛煉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議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達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
大寒時節,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心腎陽氣,保護陽氣亦是此時養生的重要原則。大寒的養生要著眼于“藏”。
大寒養生有三宜
1. 頭宜暖
“大寒大寒,防風御寒”。大寒節氣,寒邪侵入人體,易使氣血流行不暢,血脈筋脈拘急,所以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感冒、骨關節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
2. 食宜溫
從五行與五臟、季節的對應關系來說,腎應冬,屬水、主藏,所以冬季養生宜養腎。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此外,核桃、桂圓、栗子等堅果類食品也是冬季益腎佳品。
3. 動宜慢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適當減少活動,做事“慢半拍”,以免擾動陽氣。此時的鍛煉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議大家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導致陽氣外泄。此外,運動盡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并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
大寒來了,年味更濃了!“大寒”時節天氣雖然依舊寒冷,但年的腳步越來越近。濃濃的年味也在寒風中彌漫開來。在我國各地,盛行著不同的“大寒”美食。它們卻有著相同的味道,都是讓人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