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天氣越來越熱了,理想中的夏天是涼風、西瓜、泳池,但現實中的夏天卻是高溫、燥熱和煎熬,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夏季貪涼或防暑不當,都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傷,夏天身體最怕這及件事,看看你占了幾件。
1、喝水太快
由于氣溫高、出汗多,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如果缺水后迅速飲用大量的水,會導致短期內血量猛增,增加心臟泵血負擔。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迅速飲用大量水后,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
不要讓自己太渴,要少量多次,每次飲水量控制在100—150ml是對身體最有益的。
2、大汗后立刻沖涼
夏季大量出汗后立即沖涼或對著空調風口乘涼,會導致皮膚溫度迅速降低,體表血管收縮。此時大量血液涌向心臟,會增加心臟工作負擔、加大心梗風險。
另外,在冷水浴時由于體表溫度和水溫差距太大,容易引發肌肉痙攣而導致小腿抽筋等癥狀。大量出汗后應擦干汗液,再行溫水浴避免身體遭受寒冷刺激而誘發以上問題。
3、空調直吹
如果空調對著頸椎和關節吹,周圍的軟組織容易產生病變,造成頸部持續痙攣、關節酸痛等后果。
夏季室內空調溫度以不低于26度為宜,在吹空調時避免直面風口,可以用頸托、披肩等給頸部、腰部保暖。
4、吃東西貪涼
夏天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細菌、病毒、不潔食物等都是引發胃腸疾病的原因。例如未經徹底煮熟的蝦、蟹等海鮮,還有人們喜歡吃的涼菜、水果如果沒洗干凈也會引起急性腸胃炎。再加上高溫環境下,食物儲存不當會迅速變質,如不慎食用,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
少吃太涼的東西,如冰鎮飲料,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天熱雖然會出現胃口不佳,但千萬別“不想吃”就不吃,或者突然“想吃”就去吃,空腹或飲食不規律都會損傷胃黏膜;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可以暖胃、殺菌。
5、太陽下暴曬
適當地曬太陽有助于身體合成維生素D,增加鈣的吸收和利用率。但烈日下暴曬,易造成皮膚松弛、出現皺紋,甚至增加皮膚癌患病風險。
特別是眼睛。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眼睛喜涼怕熱,對紫外線極為敏感,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發各類眼疾,如紅眼病。強烈的紫外線連續照射眼睛1-2小時,就可能引起眼部皮紅腫,疼痛、畏光、流淚和睜眼困難,有些發病期間還有視物模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