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民間俗語“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在這一年當中暑氣最盛的時間段,可以說非三伏天莫屬。一般在入伏之后,尤其是在入伏當天,在民間就會有一些傳統和講究,并且這也都是代代流傳下來的,對于我們健康過伏是很有利的。
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從今年的7月16日開始,持續四十天,一直到8月24日結束。而目前我們正處于初伏這一階段,初伏還不是天氣最熱的時候,所以入伏基礎要打好,“四大風俗”要知道。
入伏的“四大風俗”
入伏別忘記“吃”
進入伏天,天氣酷熱,溫度也隨之升高,悶熱又潮濕??嘞碾y熬,人每天的消耗量又很大,因此很容易感到身體乏力、疲倦,又因暑氣難消,更會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的情況,所以一些清熱解暑,同時營養比較高的食物正是這時所需要的,要講究應季而食。
北方民間一直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因此在頭伏的時候,北方很多地區都會有吃餃子的習俗,自古以來,餃子一直是作為一種開胃解饞的食物。
而頭伏正值北方新麥已收割,這時將新麥磨成面粉,再配上豐富餡料做成的餃子,可以說是營養又美味。而且在頭伏當天吃餃子也有平安順遂的寓意,健康過伏,別忘了吃餃子嘍!
同時一些南方地區還有“頭伏吃雞二伏鴨”的說法,雞肉本身就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入伏吃雞可以有效補充我們消耗的能量與營養,南方地區一般比較潮濕,所以在燉雞時可以按照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生姜,生姜性溫,還能起到去濕強身的作用。
頭伏也需“曬伏”
一說到曬伏,大家是不是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其實就是曬曬太陽。夏季不僅溫度高,而且降雨量大,濕氣也大。
所以在入伏的時候若是晴天,就可以把家里的衣服、被子等易受潮的東西拿出來曬一曬,去去濕氣。曬東西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自己,頭伏曬曬太陽,也寓意著身體健康,曬出“富氣”。
冬病夏治,入伏“三伏貼”
近幾年,貼三伏貼也很是火熱,對于一些冬季易發疾病能夠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一般都是在每一個伏天的當天來貼三伏貼,通過將體內的濕氣、寒氣祛除,從而達到防病強身的作用。
入伏要“游伏”
很多地區,在初伏的第一天,會有游伏的風俗習慣,家家戶戶扶老攜幼,出門游山玩水、賞花玩樂。為什么在炎熱的天氣里還要游伏呢?其實“游伏”相當于“有福”,寓意在初伏這天游玩之后會有福氣。所以便也就有了“游伏”這一說。
在民間,其實還有很多關于伏天里的一些風俗傳統,也流傳著許多不同的說法,但都是我們的祖先為了健康過伏所總結的寶貴經驗,總得來說,還是希望大家在三伏天的時候多多注意,夏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