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醫學論壇報舉辦的“呼吸連線·妙語生花丨中西醫結合防治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交流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延偉教授以《氣道黏
二十四節氣之小暑,小暑是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節令“暑”是炎熱,但這并沒有達到最熱的時候。實際上,小暑期間正逢“三伏天”的頭伏,我國大部分地區空氣濕度逐漸加大,天氣由干熱轉為悶熱,“桑拿模式”即將開啟!
小暑會養生,百病不上身!
其實,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也講天人合一,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只有夏天養長,才會有秋收,才會有冬藏,這也就是小暑養生的重要性。為此大家在小暑期間,一定要合理養生,調節自身的狀態。
一、小暑養生心為先
中醫認為,小暑時節開始氣溫將處于一年中最高的時段,這正是養心的最佳時節。心臟是身體內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我們的生命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壓力,將血液輸送到身體各處,維持生命體活動。所以,心臟的養護尤為重要,生活中要學會平心靜氣,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
二、小暑注意防寒護陽
在小暑時節天氣炎熱、降雨逐漸增多,人體真陽在外,脾胃相對空虛,比較容易出現上熱下寒、外熱內寒的情況。因此,小暑養生宜溫補去寒、陰補降熱。平時要及時補充水分,以免傷津耗陽氣。同時要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房間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室溫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長時間在空調房里,要注意關節的保暖,并且隨時通風,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三、小暑清淡飲食為主
小暑時節,不僅高溫還多雨,是消化道疾病的高發季節。為此,在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以暴飲暴食;飲食應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平時要選擇新鮮、衛生、易消化的食物,同時可多食用具有消熱利濕作用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豆薏米粥等;盡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飲食清淡,可使人神爽氣清、腸胃舒暢。
總之,小暑養生是這個夏天,每個人的必修課。希望大家都能在小暑時節,少動多靜,保持心態平和、情緒穩定;作息應有規律,睡眠要充足;多吃清熱祛暑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湯或粥;適當運動,根據實際情況對身體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