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
- 【類型】
處方藥
- 【醫?!?/span>
非醫保
- 【外用藥】
否
- 【有效期】
24個月
- 【國家/地區】
國產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1.由于氯霉素可透過胎盤屏障,對早產兒和足月產新生兒均可能引起毒性反應,發生“灰嬰綜合征”,因此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末期或分娩期不宜應用本品。
2.本品自乳汁分泌,有引致哺乳嬰兒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包括嚴重的骨髓抑制反應,因此本品不宜用于哺乳期婦女,必須應用時應暫停哺乳。
- 【兒童用藥】
新生兒由于肝臟酶系統未發育成熟,腎臟排泄功能又差,藥物自腎排泄較成人緩慢,故氯霉素應用于新生兒易導致血藥濃度過高而發生毒性反應(灰嬰綜合征),故新生兒不宜應用本品,有指征必須應用本品時應在監測血藥濃度條件下使用。
- 【老人用藥】
老年患者組織器官大多退化,功能減退,自身免疫功能亦降低,氯霉素可致嚴重不良反應,故老年患者應慎用。
- 【特殊人群用藥】
- 【適宜人群】
- 【不適宜人群】
- 【藥物相互作用】
1.抗癲癇藥(乙內酰脲類)。由于氯霉素可抑制肝細胞微粒體酶的活性,導致此類藥物的代謝降低,或氯霉素替代該類藥物的血清蛋白結合部位,均可使藥物的作用增強或毒性增加,故當與氯霉素同用時或在其后應用須調整此類藥物的劑量。
2.與降血糖藥(如甲苯磺丁脲)同用時,由于蛋白結合部位被替代,可增強其降糖作用,因此需調整該類藥物劑量。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的非離子結合特點,使其所受影響較其他口服降糖藥為小,但同用時仍須謹慎。
3.長期口服含雌激素的避孕藥,如同時服用氯霉素,可使避孕的可靠性降低,以及經期外出血增加。
4.由于氯霉素可具有維生素B6拮抗劑的作用或使后者經腎排泄量增加,可導致貧血或周圍神經炎的發生,因此維生素B6與本品同用時機體對前者的需要量增加。
5.氯霉素可拮抗維生素B12的造血作用,因此兩者不宜同用。
6.與某些骨髓抑制藥同用時,可增強骨髓抑制作用,如抗腫瘤藥物﹑秋水仙堿﹑羥基保泰松﹑保泰松和青霉胺等。同時進行放射治療時,亦可增強骨髓抑制作用,須調整骨髓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劑量。
7.如在術前或術中應用,由于本品對肝酶的抑制作用,可降低誘導麻醉藥阿芬他尼的清除,延長其作用時間。
8.苯巴比妥﹑利福平等肝藥酶誘導劑與本品同用時,可增強其代謝,致使血藥濃度降低。
9.與林可霉素類或紅霉素類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合用可發生拮抗作用,因此不宜聯合應用。
- 【藥物過量】
本品無特異性拮抗藥,藥物過量時應給予對癥和支持治療,如洗胃、催吐、補液及大量飲水等。
- 【藥物毒理】
1.本品在體外具廣譜抗微生物作用,包括需氧革蘭陰性菌及革蘭陽性菌、厭氧菌、立克次體屬、螺旋體和衣原體屬。
2.對下列細菌具殺菌作用: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腦膜炎奈瑟菌。
3.對以下細菌僅具抑菌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B組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傷寒沙門菌、副傷寒沙門菌、志賀菌屬、脆弱擬桿菌等厭氧菌。
4.下列細菌通常對氯霉素耐藥: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屬、腸桿菌屬、粘質沙雷菌、吲哚陽性變形桿菌屬、甲氧西林耐藥葡萄球菌和腸球菌屬。
本品屬抑菌劑。氯霉素為脂溶性,作用機制為通過彌散進入細菌細胞內,并可逆性地結合在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上,使肽鏈增長受阻(可能由于抑制了轉肽酶的作用),因此抑制肽鏈的形成,從而阻止蛋白質的合成。
- 【藥理作用】
- 【藥代動力學】
據文獻報道:
1.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約可吸收給藥量的80%~90%,給藥后1~3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
2.成人一次口服12.5mg/kg后,血藥峰濃度(Cmax)為11.2~18.4mg/L,兒童一次口服25mg/kg后,血藥峰濃度(Cmax)為19~28mg/L。應用氯霉素的常用劑量(一日1~2g),可使血藥濃度維持在5~10mg/L。吸收后廣泛分布于全身組織和體液,在肝、腎組織中濃度較高,其余依次為肺、脾、心肌、腸和腦??赏高^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中,腦膜無炎癥時,腦脊液藥物濃度為血藥濃度的21%~50%,腦膜有炎癥時,可達血藥濃度的45%~89%,新生兒及嬰兒患者可達50%~99%。也可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循環,胎兒血藥濃度可達母體血藥濃度的30%~80%。還可透過血眼屏障進入房水、玻璃體液,并可達治療濃度。尚可分泌至乳汁、唾液、腹水、胸水以及滑膜液中。分布容積為0.6~1L/kg。蛋白結合率約為50%~60%。血消除半衰期(T1/2β)成人為1.5~3.5小時,腎功能損害者為3~4小時,嚴重肝功能損害者(T1/2β)延長(4.6~11.6小時),出生2周內新生兒(T1/2β)為24小時,2~4周者為12小時,大于1月的嬰幼兒為4小時。在肝內游離藥物的90%與葡糖醛酸結合為無活性的氯霉素單葡糖醛酸酯。在24小時內5%~10%以原形由腎小球濾過排泄,80%以無活性的代謝產物由腎小管分泌排泄,口服后約有3%由膽汁分泌排出,1%由糞便排出。透析對本品的清除無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