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氯芬酸鈉緩釋片
- 英文名稱:
Diclofenac Sodium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 批準文號:
國藥準字H20083921
- 產品類別:
化學藥品
- 規格:
0.1g
- 生產地址:
浙江省金華市金衢路128號
- 批準日期:
2018-06-27
- 藥品本位碼:
86904623000723
Diclofenac Sodium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國藥準字H20083921
化學藥品
0.1g
浙江省金華市金衢路128號
2018-06-27
86904623000723
畢克
處方藥
醫保甲類
否
36個月。
國產
1.本品可通過胎盤,動物試驗對胎鼠有毒性,但不致畸。
2.妊娠婦女應用本品可使孕期延長,引起難產及產程延長,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16歲以下的兒童不宜服用。
老年患者慎用。
1.鋰制劑:與鋰劑同時使用時雙氯芬酸可提高血漿鋰劑濃度。應當檢測血漿鋰劑水平。
2.地高辛:與地高辛同時使用時雙氯芬酸可提高血漿地高辛濃度。應當檢測血漿地高辛水平。
3.利尿劑和抗高血壓藥物:
(1)與其它非甾體類抗炎藥一樣,雙氯芬酸與利尿劑和抗高血壓藥物(如β-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聯合使用時,抗高血壓效果可能會降低。因此聯合使用時,應當謹慎給藥,并定期檢查病人血壓,尤其是老年病人,患者應予以充分的補水,并且考慮初始聯合治療開始后對腎功能進行監測并且在此后定期檢查,尤其對聯合使用利尿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患者應進行上述處置,因為以上兩種藥物可增加腎毒性發生的風險性。
(2)當與保鉀利尿劑合用時,可能會產生血清鉀水平升高,引起高鉀血癥,因此有必要監測血清鉀濃度(見注意事項)。
(3)與呋塞米同用時,后者的排鈉和降壓作用減弱。
4.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及皮質激素:雙氯芬酸與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時,可能增加胃腸道不良反應的頻率。(見注意事項)。
5.抗凝劑及抗血小板藥物:在聯合用藥時有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因此使用時需小心(見注意事項)。雖然臨床研究沒有發現雙氯芬酸對抗凝藥物作用有影響,但有個別報道指出,當雙氯芬酸與抗凝藥物合用時,可增加出血危險性。因此,應該密切監護這類患者。
6.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與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雙氯芬酸)合用可能增加胃腸道出血危險性(見注意事項)。
7.抗糖尿病藥物:臨床研究已表明:雙氯芬酸可以與口服降糖藥合用而不影響它們的臨床療效。然而,有個案病例報告,在使用雙氯芬酸期間,由于低血糖和高血糖反應,需調整口服降糖藥的劑量。因此作為聯合用藥的預防措施,有必要監測血糖水平。
8.氨甲喋呤:用氨甲喋呤治療前后24小時內,應慎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雙氯芬酸),因為氨甲喋呤的血藥濃度可能被提高,其毒性也可能增加。9.環孢菌素:雙氯芬酸,與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一樣,由于對腎臟前列腺素的影響,可能會增加環孢菌素的腎毒性。因此對接受環孢菌素治療的患者的使用量應低于非使用者。
10.喹喏酮類抗生素:有個例報道,喹喏酮類抗生素與非甾體類抗炎藥合用可能產生驚厥。飲酒或與某些非甾體抗炎藥合并用藥時,可能會增加副作用的發生率,并有致潰瘍的危險。長期與對乙酰氨基酚同用時可增加對腎臟的毒副作用。與維拉帕米、硝苯啶同用時,本品的血藥濃度增高。丙磺舒可降低本品的排泄,增加血藥濃度,從而增加毒性,故同用時宜減少本品劑量。
1.對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急性中毒的處理,主要是進行必要的支持治療和對癥治療,目前沒有本品用藥過量后的典型臨床癥狀資料。
2.萬一藥物過量時應采用下列治療措施;
(1)應盡快采取洗胃和活性炭處理,以阻止其進一步被吸收。對并發癥,例如血壓過低、腎功能衰竭、驚厥、胃腸刺激、呼吸抑制,應進行支持治療和對癥治療。
(2)其它特殊的治療方法,例如加強利尿,透析或血透等很可能對促進排除非甾體類抗炎藥沒有多少幫助,因為該類藥的蛋白結合率高而且代謝程度很高。
1.雙氯芬酸鈉是一種衍生于苯乙酸類的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其作用機理為抑制環氧化酶活性,從而阻斷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轉化。同時,它也能促進花生四烯酸與甘油三脂結合,降低細胞內游離的花生四烯酸濃度,而間接抑制白三烯的合成。
2.雙氯芬酸鈉是非甾體消炎藥中作用較強的一種,它對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強于阿司匹林和消炎痛等。
3.給大鼠口服雙氯芬酸鈉每日2mg/kg,長期觀察,沒有發現腫瘤發生率增加。一項對小鼠二年的研究中,每日用藥2mg/kg,也未見到任何腫瘤易發傾向。
4.各種突變研究沒有發現雙氯芬酸鈉誘發基因突變。
5.給大鼠用藥每日4mg/kg,雌雄均未發生不育。
1.據國外文獻報導,本品從局部皮膚所吸收的量約占應用劑量的6%。
2.99.7%的雙氯芬酸與血清蛋白結合。
3.血漿消除半衰期為1—2小時。
4.雙氯芬酸及其代謝物主要從尿中排泄。
1.用于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脊柱關節病﹑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慢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期的關節腫痛癥狀。
2.緩解各種軟組織急性發作期風濕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等。
3.急性的輕﹑中度疼痛如:手術后﹑創傷后﹑勞損后及運動后損傷性疼痛﹑原發性痛經﹑牙痛﹑頭痛等。
4.對成人和兒童的發熱有解熱作用。
1.常見有胃腸道反應,如胃不適,燒灼感,反酸,納差,惡心等,停藥或對癥處理即可消失。長期應用可出現胃潰瘍,胃出血,胃穿孔。
2.少數出現浮腫,少尿,電解質紊亂等。
3.偶有神經系統反應(發生率<1%),如頭痛,眩暈,嗜睡,興奮等。
4.注射部位腫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脊柱關節病,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關節炎,風濕性疼痛
下列患者禁用:
1.已知對本品過敏的患者。
2.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后誘發哮喘、蕁麻疹或過敏反應的患者。
3.禁用于冠狀動脈搭橋手術(CABG)圍手術期疼痛的治療。
4.有應用非甾體抗炎藥后發生胃腸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
5.有活動性消化道潰瘍/出血,或者既往曾復發潰瘍/出血的患者。
6.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嚴重的肝、腎和心臟功能衰竭患者(見注意事項)。
7.妊娠后三個月(見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1.避免與其它非甾體抗炎藥,包括選擇性COX-2抑制劑合并用藥。
2.根據控制癥狀的需要,在最短治療時間內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可以使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3.在使用所有非甾體抗炎藥治療過程中的任何時候,都可能出現胃腸道出血,潰瘍和穿孔的不良反應,其風險可能是致命的:
(1)這些不良反應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癥狀,也無論患者是否有胃腸道不良反應史或嚴重的胃腸事件病史。
(2)既往有胃腸道病史(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病)的患者應謹慎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以免使病情惡化。
(3)當患者服用該藥發生胃腸道出血或潰瘍時,應停藥。
(4)老年患者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出現不良反應的頻率增加,尤其是胃腸道出血和穿孔,其風險可能是致命的。
4.針對多種COX-2選擇性或非選擇性NSAIDs藥物持續時間達3年的臨床試驗顯示本品可能引起嚴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增加,其風險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包括COX-2選擇性或非選擇性藥物,可能有相似的風險。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患者,其風險更大。即使既往沒有心血管癥狀,醫生和患者也應對此類事件的發生保持警惕。應告知患者嚴重心血管安全性的癥狀或體征以及如果發生應采取的步驟。
5.患者應該警惕諸如胸痛,氣短,無力,言語含糊等癥狀和體征,而且當有任何上述癥狀或體征發生后應該馬上尋求醫生幫助。
6.和所有非甾體抗炎藥(NSAIDs)一樣,本品可導致新發高血壓或使已有的高血壓癥狀加重,其中的任何一種都可導致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增加。服用噻嗪類或髓袢利尿劑的患者服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時,可能會影響這些藥物的療效。高血壓病患者應慎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包括本品。在開始本品治療和整個治療過程中應密切監測血壓。
7.有高血壓和/或心力衰竭(如液體潴留和水腫)病史的患者應慎用。
8.NSAIDs,包括本品可能引起致命的,嚴重的皮膚不良反應,例如剝脫性皮炎,StevensJohnson綜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癥(TEN)。這些嚴重事件可在沒有征兆的情況下出現。應告知患者嚴重皮膚反應的癥狀和體征,在第一次出現皮膚皮疹或過敏反應的其他征象時,應停用本品。
9.與其它非甾體類抗炎藥相同,本品可能因其藥理作用而掩蓋感染的癥狀和體征。
10.本品因含鈉,對限制鈉鹽攝入量的病人應慎用。
11.對診斷的干擾、本品可致血清尿酸含量下降,尿中尿酸含量升高。
12.有視覺障礙,頭暈,眩暈,嗜睡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的患者服用本品后,不應駕駛或操作機器。
13.因為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雙氯芬酸鈉與其他全身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環氧化酶2選擇性抑制劑)聯合使用有協同作用,并且可能會有潛在的附加不良反應,所以應避免聯合用藥。
14.由于本品含有蔗糖,因此有下列罕見遺傳問題的患者不推薦使用、果糖不耐受,葡葡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或蔗糖酶-異麥芽糖酶不足。
15.在患有哮喘,季節性變應性鼻炎,鼻黏膜水腫(如、鼻息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呼吸道慢性感染(尤其是如果與過敏性鼻炎樣癥狀有關)的病人中,非甾體藥物樣哮喘惡化(所謂的鎮痛藥/鎮痛藥-哮喘不耐受),Quincke氏水腫或蕁麻疹會較其他患者更為常見。因此在這些病人中應提起特別的重視(為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做好準備)對于其他物質過敏的患者,如有皮膚反應,瘙癢或蕁麻疹,也應引起注意。
16.與其它非甾體類抗炎藥一樣,對于上述患者和要求同時使用含有低劑量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的藥物或其他可能增加胃腸道風險的藥物的患者,可考慮與保護性藥物(如、質子泵抑制劑或膠體次枸櫞酸鉍)的聯合治療。
17.與其它非甾體類抗炎藥一樣,有胃腸道毒性史的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必須記錄所有腹部異常癥狀(尤其是胃腸道出血)。同時使用以下增加潰瘍或出血風險藥物的患者必須提起注意、如皮質激素類藥物,抗凝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或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見藥物的相互作用)。用本品期間,有嚴重肝功能損害患者的情況可能會惡化,因此對上述病人應采取嚴密的醫療監測。
18.與其它非甾體類抗炎藥一樣,包括雙氯芬酸,本品可能引起一項或一項以上的肝酶升高。因此長期服用本品時,作為預防性措施應該監測肝臟功能。如果肝功能異常持續存在或惡化,或臨床癥狀和體征顯示肝臟疾病加重或有其它征象(如嗜酸粒細胞增多,皮疹),應停用本品。在使用雙氯芬酸過程中肝炎可能在沒有任何前驅癥狀的情況下發生。
19.患肝卟啉癥的患者應該注意,因為服用本品可能誘發發作。
20.由于報道顯示液體潴留和浮腫與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存在關聯,包括雙氯芬酸,因此,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高血壓病史者,老年患者,服用利尿劑或能顯著影響腎功能藥物治療的患者,有任何原因引起細胞外液丟失的患者(如大手術前后的患者),在用藥時應特別小心(見禁忌)。此類患者服用本品,建議監測腎臟功能作為預防性措施。如果發生腎臟的不良反應,通常情況下,停用本品后患者能恢復到治療前的狀況。
21.與其它非甾體類抗炎藥相同,如果長期服用本品,建議進行血細胞計數檢查。
22.與其它非甾體類抗炎藥相同,本品可能會一過性抑制血小板凝聚。應密切監護患有凝血障礙的患者。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