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酰胺片
- 英文名稱:
Valpromide Tablets
- 批準文號:
國藥準字H20093519
- 產品類別:
化學藥品
- 規格:
0.2g
- 生產地址:
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康平路165號
- 批準日期:
2014-03-06
- 藥品本位碼:
86904914000494
Valpromide Tablets
國藥準字H20093519
化學藥品
0.2g
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康平路165號
2014-03-06
86904914000494
處方藥
非醫保
否
24個月
國產
本品能通過胎盤,動物實驗丙戊酸有致畸的報道,在臨床應用中偶有乳房增大、泌乳減少的現象,孕婦應權衡利弊,慎用。
本品可蓄積在發育的骨骼內,應注意。
老人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1.飲酒可加重鎮靜作用。
2.全麻藥或中樞神經抑制藥與丙戊酸合用,前者的藥理作用可更明顯。
3.與抗凝藥如華法林或肝素等,以及溶血栓藥合用,出血的危險性增加。
4.與阿司匹林或雙嘧達莫合用,可由于減少血小板凝聚而延長出血時間。
5.與苯巴比妥類合用,后者的代謝減慢,血藥濃度上升,因而增加鎮靜作用而導致嗜睡。
6.與撲米酮合用,也可引起血藥濃度升高,導致中毒,必要時需減少撲米酮的用量。
7.與氯硝西泮合用防止失神發作時,曾有報道少數病例反而誘發失神狀態。
8.常測定。但是否需要調整劑量應視臨床情況與血藥濃度而定。
9.與卡馬西平合用,由于肝酶的誘導而致藥物代謝加速,可使二者的血藥濃度和半衰期降低,故須監測血藥濃度以決定是否需要調整用量。
10.與對肝臟有毒性的藥物合用時,有潛在肝臟中毒的危險。
11.與氟哌啶醇、洛沙平(loxapine)、馬普替林(maprotiline)、單胺氧化酶抑制藥、吩噻嗪類、噻噸類和三環類抗抑郁藥合用,可以增加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降低驚厥閾和丙戊酸的效應,需及時調整用量以控制發作。
本品為廣譜抗癲癇藥。抗癲病作用起效快,作用強,毒性較低。其作用機理尚未完全闡明;可能通過腸道微生物的作用,在進入人體循環之前,即已幾乎完全降解為丙戊酸,在血中以丙戊酸的形式出現。實驗證實本品能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和減少GABA的降解,從而升高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的濃度,降低神經元的興奮而抑制發作。
口服本品吸收較緩,作用時間較長,血濃度波動范圍較小,血藥濃度達峰時間(Tmax)約5~12小時,有效血藥濃度為50~100μg/ml。半衰期(t1/2)平均15小時,生物利用度(F)約80%~100%。血藥濃度約為50μg/ml時,血漿蛋白結合率約94%,血藥濃度約為100μg/ml時,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80%~85%。血藥濃度超過120μg/ml時,可出現明顯不良反應。隨著血藥濃度增高,游離部分增加,從而增加進入腦組織的梯度(腦脊液內的濃度為血漿中濃度的10%~20%)。本品主要以降解產物丙戊酸的形式分布在細胞外液和肝、腎、小腸和腦組織中,大部分由肝臟代謝,包括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和某些氧化過程,主要由腎排出,尿中也排出1%~3%的藥物原形。少量隨糞便和呼氣中排出,能通過胎盤,并可由乳汁中分泌。
本品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類型癲癇。
1.治療早期常出現頭昏,惡心,嘔吐,嗜睡,乏力,食欲增加或減少等反應,一般可自行消失。
2.可引起月經周期改變。
3.較少見短暫的脫發,頭痛,過敏,手顫,多夢,不安和急躁。
4.長期服用偶見胰腺炎及急性肝壞死。
5.可使血小板減少引起紫癜,出血和出血時間延長,應定期檢查血象。
6.對肝功能有損害,服用2個月要檢查肝功能。
7.偶有走路不穩,視力模糊,眼脹眼花,耳鳴,乳房增大。
8.偶有聽力下降和可逆性聽力損壞。
胰島素瘤,內源性高胰島素血癥,胰島β細胞瘤,胰島瘤,痙攣性斜頸,癲癇,癲癇
1.有藥源性黃疸個人史或家族史者禁用。
2.有肝病或明顯肝功能損害者禁用。
3.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1.有血液病,肝病史,腎功能損害,器質性腦病患者慎用。
2.停藥時應逐漸減量以防再次出現發作;取代其他抗驚厥藥物時,本品應逐漸增加用量,而被取代藥應逐漸減少用量。
3.外科手術或其他急癥治療時應考慮可能遇到的時間延長,或中樞神經抑制作用的增強。
4.用藥前和用藥期間應定期作全血細胞(包括血小板)計數,肝腎功能檢查。
5.對診斷的干擾,尿酮試驗可出現假陽性,甲狀腺功能試驗可能受影響。
6.使乳酸脫氫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輕度升高并提示無癥狀性肝臟中毒。血清膽紅素可能升高提示潛在的嚴重肝臟中毒。
7.出現意識障礙,肝功能異常,胰腺炎等嚴重副反應時,應停藥。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相關視頻